FG:最初,所有的传感器都将充当人类驾驶员的额外“双眼”,以支持驾驶员进行不同类型的驾驶和机动任务。激光雷达将用于那些需要数据计量的应用:即需要精确位置信息和三维尺寸的应用。长距离和短距离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加拿大激光雷达(LiDAR)开发商LeddarTech历经十余年研发出了创新的固态LiDAR传感专利技术——Leddar,独特地整合了先进的光波数字信号处理和软件算法,实现了固态LiDAR传感器的量产,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据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激光材料-钕(Nd)掺杂氧化铝晶体,能够发射超短(理论上可低至7.7 fs)、高功率脉冲,可用于生产更小、更强大的激光器,具有卓越的抗热震性。
有人将2018年称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我国在此领域的进展更是令人关注。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委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就在这项路测规范发布一个月前,上海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并向两家企业发放了路测号牌。
激光雷达被称为无人驾驶的眼睛,就目前市场而言,应用在无人驾驶上的以多线束激光雷达为主,但很多人看好固态激光雷达在未来取代它,因为无人驾驶在量产的道路上,固态激光雷达有着它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