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表的一份关于数字化与能源的新报告,数字技术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使其更具连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这将对能源供需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6月14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称,尽管预计2018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将首次突破一亿桶,但届时石油供给的增速或将超过需求的增速。这也意味着2018年石油供给方面或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一份新报告,实现长期气候变化目标所需的26项评估技术中,只有3项正在进行。目标是作为巴黎协定的一部分而制定。
此前,国际能源署(IEA)指出,印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增长国。虽然印度最新一期的《国家电力规划》(草案)对此做出了有力回应:
据世界银行与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题为《加强内部连接是非洲实现低碳未来的关键》报告显示,非洲大陆的人均用电量是世界最低,并且非洲国家的电气化过程与人口增长速度不成正比。
“普及电力、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三项全球能源目标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难以达到2030年的目标。”世界银行与国际能源署4月3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跟踪框架》报告说。该报告是“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知识中心的研究成果之一。
美媒称,太阳能已经成了大生意。过去10年里,太阳能成本下降产量提升,国际能源署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光伏太阳能在全球发电量中的比例将在目前大约1%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最高可达16%。
国际能源署估计,远离化石燃料,转向更清洁能源的气候政策,将使总共1万亿美元的石油资产和3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资产被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