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无疑是中国环境治理浓墨重彩的一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施行、《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纺织印染工业》等八项标准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的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纪律规定》的修订、《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的发布……这一年,水土固废气的大监管格局已经形成,环保产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正在不断攀升,城市垃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已经不容忽视。
包括标志和说明、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发热、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机械强度、结构、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耐热和耐燃等共17个项目。
“垃圾堆旁喂奶的母亲”“以废注射器为玩具的孩子”“载满垃圾的集装箱货车源源不断进入村庄”……获得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新人单元评审团大奖的纪录片《塑料王国》,揭开了我国“洋垃圾”处理的残酷真相,将“洋垃圾”污染环境和威胁身体健康的话题带入大众视野。
我们通常都希望材料具备较好的耐久性,但是当我们不需要它们时又希望它们可以彻底消失,而不是不断填满垃圾场。现在好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在有燃料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使用,一旦燃料用完就会自行分解的材料,有望缓解塑料及电子垃圾的日益增加。
处理能力不足、项目布局不够,是四川省污水处理最大的“短板”。污水处理能力与快速扩张的用水规模不相匹配,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理设施负荷率低,处理工艺技术有较大的差距。
垃圾焚烧发电成为了我国探索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业内人士已经亮出了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的“保守估计”。市场蓝海已然成型,多方企业蓄势待发,恒大高新、盛运环保等知名企业已率先抢占高地,新一轮市场争夺战又将悄然拉开序幕。
满目狼藉、浓烟弥漫、气味刺鼻……这是电子垃圾处理厂的常见情景。如今,电子垃圾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类别之一,污染大、难处理,其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而随着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更新更加频繁,如何对电子废品进行“善后”处理,也成为一个民众关心的问题。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