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建厂生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夏天地面温度都是60多摄氏度,走在路上鞋底都是软的。冬天极端条件下达到零下42度,我特意称过,穿在身上的棉袄有6斤重,比家里的被子还要重。那可是一个冬夏最大温差超过100度的地方。”7月24日,在“2019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谈及多晶硅制造企业的选址,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感慨良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这些企业去了条件这么艰苦的地方,赚点钱真的不容易。”
根据协会的统计,2018年下半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增量在17.5万吨,到2018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可达43.9万吨。考虑到部分增量将暂缓或者终止,下半年实际新增量大约在12.6万吨,预计2018年底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在36.6万吨,同比净增9万吨,预计到2019年底预计产能将达到47.3万吨。
姑且不论自2009年中国逐渐打破高纯度多晶硅技术壁垒以来,多晶硅价格再不复现货价7年内上涨10倍,高峰时利润率超过800%的“盛况”。要知道,自2011年起,多晶硅的价格就一路“跳水”,当年年底就从当时的“巅峰”价730元/kg下滑到210元/kg的低谷,此后几年,甚至基本都没能超过这个价格,到目前更是价格都一直在100~165元/kg的区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