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作为航拍载体的同时,已经被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不仅在农业、商业中频繁现身,还在救援、安防等涉及民众安全领域大展身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750亿,其中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50亿——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安防市场约为150亿,电力巡检约为50亿,用于航拍娱乐的消费级市场为300亿。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的发展,中国对于存储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2018年9月6日,韩国贸易协会、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及半导体行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存储芯片进口总额达886.17亿美元,同比增长38.8%。
安防行业竞争加剧的前几年,部分安防企业企图用“价格牌”来抢占市场份额,掀起行业一阵阵低价浪潮。价格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不断压缩产品利润空间的营销手段,对行业造成很大损害。同行之间压价、排挤 、挖墙脚,一定程度上扰乱市场规则和秩序的行为。恶性循环下去,造成的是两败俱伤,受伤害的只能是供求双方。
结语:盛世机遇多,谋大局者胜。在安防人工智能的绝对趋势之下,产业未来局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市场持续更迭的过程中,除了不断夯实自身的业务能力之外,企业还要培养自身高瞻远瞩的格局,向死而生的勇气,开放共赢的气度,如此,才能行稳致远!
随着AI在安防行业的渗透,全线产品AI化成了国内主流安防监控厂商的新战略。随着AI在行业深入落地,AI在视频监控领域的产品形态也开始趋于稳定。自2012年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之后,部分AI企业将视角转向安防领域,并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或深度学习的AI安防产品。
2018年5月26日至29日,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在贵州贵阳成功举办。大会以“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为主题,邀请各行业知名人士同台论道。
近两年来,人工智能的热潮与安防的融合,让“封闭”已久的安防行业突然涌现出新的生命力,让人们重新以另外的角度开始审视这个行业。在智能安防的时代中,不少IT、互联网、AI企业宣布高调进军安防,传统安防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
得益于高分辨率摄像机及存储成本的降低,安全监控视频数据的可用性得到了大大提升,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分析已经成为实体安防行业的必然选择,包括访问控制和入侵检测领域。减少人为的过失和降低误报率是安防行业引入AI技术的主要动机之一。
由于钢材和铝制品原材料进口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会导致大量美国商品制造成本的增加,当然也包括一些高科技产品。此关税政策被广泛地解读为针对中国。的确,随着关税政策发布,美国迅速发出公告,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免税。
随着科技的发展,安防技术也一直在演进中,在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成为视频监控行业主要方向的当下,如何让产品更“智能”是当今安企的重要突破口。从2012年开始,行业内就已经开始围绕如何使产品、系统智能化展开探讨与研发,引发了一波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