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Quantum Walk on a Photonic Chip”为题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三维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个真正空间二维的随机行走量子计算。
光可以作为计算机芯片不同部分之间超快速通信的通道,也可以用于超灵敏传感器或片上纳米激光器。科学家对于进一步缩小控制和引导光的设备进行了大量研究。将光限制在极限空间内的新技术一直在发展中,等离子体约束就是限制光的途径之一。
多数非晶合金的塑性不佳是阻碍性能优化和应用推广的主要限制。然而,近二十年来,一些新型的块体非晶合金形成体系克服了这一不足,具有较大的压缩塑性和相当高的屈服强度。非晶合金的形变程度与均匀形核和高密度剪切带演化相联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家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专家合作,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学模式——存在于多层介质薄膜与纳米光纤复合结构中的一维布洛赫表面波,并利用该模式成功解决了极细聚合物纳米光纤在常规衬底上无法传输光信号的技术难题。
2016年8月13-14日,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的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参会人员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