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为了推动自动化制造,2016年,中国新增工业机器人8.7万个,只比欧美加起来略低一点。中国正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即将到来的5G技术,进一步推动创新。这些技术的突破使自动化水平、连通性和智能水平更高,还会让更多改变游戏规则的商业模式得以实现。
历经14届的发展,作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机床盛会”的中国郑州国际机床展(以下称“郑州机床展”),已逐步发展成机床类标杆展会之一,是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领域首个通过UFI认证的展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数达到4358家,其中497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金额为734.4万元。2017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年度总产值为9995.0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2.60%;资产总额为9271.00亿元,年度销售收入为9558.40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7%;年度利润总额为869.10亿元,利润同比增长9.97%。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有,尤其是中高端市场,据CRIA统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汽车行业,外资品牌的占有率约为90%。
10月12日,第一届中日智能网联汽车官民论坛在日本举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签署了自动驾驶等新一代汽车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制定自动驾驶方式和通信方式等技术问题的国际标准。
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学会、西北工业大学共同主办的国际智能无人系统大会(2018)日前在西安召开。大会以“无人系统智造未来”为主题,旨在探讨交流国际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最新成果,推动无人系统领域的创新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的经济开始拥抱物联网,工业亦是如此。工业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何?笔者从近期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现场了解到,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3万台,约占全球产量1/3。其中,我国核心零部件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涌现了一批创新型机器人企业。比如,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并投入生产,固高科技、新时达等企业相继开发出国产控制器系统。
当地时间10月11日,美国核安全局针对中国核工业发出一份禁令,对与中国的民用核能合作提出多项具体限制条件。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中广核集团也因此受到最严格的限制。根据该文件,直到中广核涉嫌非法获取核技术的诉讼在美国司法系统得到解决,任何向中广核出口的申请都不予批准。
机器视觉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由来已久,从物品的拾取方式,到对象的跟踪计量,再到产品的缺陷检测,机器视觉作为人眼的“替代品”,在工业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机器视觉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消除生产错误,同时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的人工成本,尤其是在一些高危工作环境和人类视觉不适用的场景下,机器视觉的发挥的效应更为重要,是工业自动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