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消息,其正研发在高工业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及传输技术,以后,众多车间工人将告别“通讯靠吼”的境况,简单的交流言语会转换成文字,让彼此心领神会。
近日,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省各地、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形成1~2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3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重点领域实现国内领先。
美国企业制造的“后空翻”机器人,日本企业制造的能跑步的机器人……这些代表着一个国家顶尖创新能力的产品,总是能在深圳市民的朋友圈“刷屏”。在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有一款类似的产品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它具备全方向自由行走、稳健爬坡以及平稳上下楼梯能力,还能和人一块踢足球、跳舞。
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家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在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指导下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它对工业互联网也做出了自己的定义,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但是,在天津东丽区华明高新区,就有这么一支团队,每天潜心钻研着这项“黑科技”,为的就是让这样的高端技术能与老百姓的生活更贴合。不久前,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上,这支由张超博士带领的来自北科大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团队,正是凭借一项名为“极高灵敏度磁敏非晶材料器件化应用”的有关“磁敏”高科技应用项目,荣获团队组项目一等奖。
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实验室科学研究使用,化学催化体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催化剂不仅能激活惰性反应材料,还能降低反应条件,提高产物的选择性。然而,由于现代催化剂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缺点,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改进催化体系。
中美两国都将人工智能视为确保未来经济和军事优势的关键技术,并投入了巨资,这场科技竞赛不亚于当年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有人称其为新的技术“冷战”。在这场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德国的战略如何?与中美有何不同?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一场对话会,聆听了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负责人之一的达米安·波尔特博士的解答。
今年展会上,德国机械制造商费斯托结合仿生学原理,以象鼻、人类手臂等为原型,制造出新一代人机协作机器人。除了材质更加柔软,灵敏的触控设计保证了在人手误碰时,机器人会迅速停止作业,等待进一步操作指令。操作平台上,示范操作员可以通过语音口令指挥机械臂,也可佩戴AR眼镜结合可穿戴设备,隔空操控机械臂。操作员对记者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对人与机器进行的严格区隔将变得不再重要。”
汽车, 作为国家重要的、大规模工业产品, 应用了集成电路芯片, 比如SOC(System on chip),它由多核CPU和GPU组成,用于数字化的组合仪表,车载多媒体和导航系统,自动驾驶路径计算, 或者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芯片ASIC (ApplicaTIon specified integrated circuit), 用于电子控制模块的信号处理,算法运行和控制执行部件, 比如自动泊车、启动安全气囊、自动驾驶的雷达信号分析等。
焊接机器人是用于焊接的工业机器人,分为电子装联无铅焊接、弧焊和激光焊接三种,被称为工业的“裁缝”。记者从26日举办的第28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获悉,2018年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3亿元。目前,全球焊接机器人主要被日本优林、阿波罗和美国MTA三大集团垄断,中国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