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概念源自德国政府2011年的计划,鼓励德国制造商数字化制造流程,以提高在全球的竞争力。2015年中国亦不落人后推出“中国制造2025”,也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而推动制造升级。美国智能制造则集结各种新兴科技,以数字通讯和高性能计算机处理为主,关键在于软件。
技术进步与人力成本上升共同推动了工业制造升级,全球制造业发达地区都制订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例如“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及“工业互联网”。
昨日,通威太阳能全力打造的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在双流区正式投产,该项目的正式投产,标志着通威开始步入工业4.0时代。据悉,这座智能化的“超级工厂”车间总面积超过28000平方米,预计每天能生产高效电池135万片。
工业4.0时代,企业怎样才能搭上智能制造的时代专车?对于当前企业界普遍关注的这个热点,近日,市工商联(总商会)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此前,乐清市工商联联合市委党校开展“智能制造”课题调研。8月下旬,由市工商联副主席陈维国担任组长的联合调研组,走访了15家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
国内首个“中德工业4.0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落户坂田天安云谷!9月14日上午,龙岗区天安云谷产城社区迎来一批外国专家学者,由德国全球工业4.0研究院、北京产教融合科学研究院、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德工业4.0协同创新论坛”在这里举行。
第三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以下简称“互联网+”博览会)将于10月12日—15日在佛山举行,为期4天。
近年来,在大多数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规划文件中,AR(增强现实)都是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被屡次提起,几乎没有工业企业表示完全没兴趣对AR进行评估,并了解它将为自己的企业带来哪些助益。
工业4.0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确有借鉴意义,然而,是否全部或部分采纳仍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加以考虑。当然,未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将会是一个更加复杂、更有挑战性、竞争更激烈的市场。因此,保持灵活敏锐、持续改善经营、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趋势采纳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将会是任何企业保持领先的关键。
5年来,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这是习总书记工作的微小缩影,同样见证着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放与成熟。
OLED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成了很多手机厂商作为产品卖点之一。而在手机上,除了OLED,必不可少的配件是3D玻璃。这也让3D玻璃的市场潜力爆发,多家企业开始攻占该领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