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不好做”“不亏就不错了”“快坚持不下去了”……这两年,许多中小企业主都忧心忡忡。主动转型等于找死,继续观望不转型就是等死,仿佛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
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第四次产业技术的革新,“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德国被称为“工业4.0”,在美国被称为“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则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尽管在国际上对工业4.0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全球主要的经济大国正在用自己的商业模式来诠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较大的进步在于利用互联网激活了传统工业过程,使工厂设备“能说话、能思考”,同时实现三大功能:较大程度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流通成本降到较低。表面上,工业4.0较以往时代似乎对人的依赖性进一步降低。
随着2016年的结束,中国三星独家赞助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2016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也在北京落下帷幕。决赛设置了终极大奖,邀请冠军团队选手亲赴德国,零距离接触象征着世界科技和工业的心脏之地——德国。
新技术和概念经常被炒作起来,而伴随着破灭走向低谷。有时候,往往在这些时刻我们才能回归现实,冷静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目标。企业应该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工业4.0,这样才能最大可能为企业经营牟取利益。
2月9日,曾经主导实现工业4.0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参观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后,对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大加赞赏,给予了积极地肯定。工业4.0首创国的前政府首脑能够到访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足以说明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制造2025”已经得到了全球的瞩目。
在工业4.0提出之前,传统制造业追求的是本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产能,大多数企业是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堆积自己的产量和业绩。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在德国工业哲学中是不可动摇的一部分。无论硬件和软件进化到何种程度,人类既不会被淘汰,也不会成为机器的附属。工业4.0时代,不管是人机协作的快速发展,还是人在整体系统中不断提高的透明度,都会让人体工程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大规模介入工业生产,随之而来的工业第四次革命将再次引起工业生产的大变革,从而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更加美好。
日媒称,日本大型机械厂商正增强在华机械零部件和机器人等的生产体制。三菱电机将在中国新建工厂,川崎重工业则启动了中小型机器人的生产。在人工费用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敦促当地企业引进物联网,并通过自动化等举措来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日本相关厂商预计中国各企业的相关投资将猛增,因此将加紧构筑供应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