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大唐联芯、建广资产等几家国内企业与美国高通联合创立瓴盛科技合资公司(中方占股76%,高通占股份24%),初始阶段面向中国市场主打中低端的智能手机芯片业务。事情虽过去一个多月,但业内的关注热度一直未降,讨论争议仍在继续。
未来世界是智能的世界。试想一下,下班走路回家,无人机一路跟随,帮忙提着重物;城市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信号灯根据车流动态,灵活调节放行;到家后,空调已提前打开,吹来丝丝凉意……这样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都将很有可能实现。
美媒称,美国得克萨斯州参议员约翰·科宁在华盛顿的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言时警告说,中国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兴趣尤其令人担忧。除了这些警告,他还扬言要对中国投资技术企业进行立法上的限制,而一周前路透社曾报道说,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原因也是出于对中国可能获得珍贵的人工智能知识的担忧。
人们在关心全球清洁能源能否通过“超级电网”远距离输送的同时,也在关注未来生活的变化:如何让新能源电力不再发得多、用得少?如何让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城市雾霾会因为能源革命而削减吗?
有媒体援引一项统计数据称,2016年,中国清洁能源“弃风”“弃光”“弃水”量约1100亿千瓦时,“三弃”总量超过同年三峡电站的发电量,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跌至196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其中,“弃水”问题较为常规,相对比例较小,但新能源“弃风”“弃光”比例接近20%,的确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三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否是跃进式发展的后遗症?是否与“地方壁垒”相关?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综合分析。
据悉鸿海(2317)有意结盟半导体大厂旺宏(2337),力拚抢亲东芝半导体逆转胜,虽然旺宏发言体系强调不评论外界传闻,但今日股价开盘闻风起涨,早盘最高一度大涨至17.5元,涨幅4.79%,惟在市场卖压涌现下,涨幅逐渐收敛至约2%。
导读:减速器是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成本占到整台机器人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中国对机器人减速器研究较晚,技术不成熟,目前严重依赖进口,减速器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攻克减速器技术是国内机器人企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7月1日,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启倡导全社会消费绿色电力的新时代,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可再生能源补贴压力。《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当前风电和光伏绿证价格和交易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业内人士看来,单位补贴强度越低的项目,绿证越有优势。目前处于绿证市场培育阶段,未来将适时考虑将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逐步纳入,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和强制约束交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传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攀升,能源电力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快能源转型成为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加快电力行业向绿色转型是促进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