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了185.59GW,其中集中式电站装机达到130.58GW,分布式光伏装机达到50.01GW。从2009年第一批特许权招标项目到现在,十年间,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彻底告别“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应用市场。
2018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LED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旺盛,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洲明科技紧紧围绕发展战略,抓住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在进一步巩固显示屏领域龙头地位的同时,加大集团化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多板块协同发展,不忘初心,不惧挑战,为成为全球一流的光环境管理运营商的目标砥砺前行。
国内激光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一方面随着激光应用市场不断扩大而获得更高的营业收入,一方面也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更多技术难关,使得越来越多原本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的核心技术被拿下,越来越多核心设备国产化。
AI盛行的年代,互联网公司纷纷搭上AI列车,积极在落地机会最明显的大安防领域寻找着陆点,努力推动AI+安防的战略。他们的出现在眼球聚焦、资金聚焦、人才聚焦、技术聚焦以及玩法另类这些面上,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安防+AI的企业带来了焦虑和压力感,那传统安防+AI的企业将如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AI挑战呢?本次我们有幸邀请了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章勇,对AI技术如何在安防领域开花结果进行了一番探讨。
大约在三年前,Ledlink将产品生产扩大到汽车照明用二次光学透镜行业。通过与汽车灯具制造商合作,Ledlink开发了100-200种用于LED汽车内饰照明、日间行车灯、雾灯和方向指示器等二次光学透镜模型。2017年,Ledlink的汽车照明用二级光学镜头的综合收益占公司整体营收的10%,其中中国客户占销售额的40%,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各占15%。
物联网(Inernet of Things,IoT)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 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Micro LED技术被炒得震天价响,俨然是次世代的显示技术霸主,更是2018年的显示明星。然而,目前Micro LED依然存在许多的难题,不管是制程技术、检验标准,或者是生产成本,都与大量商业应用有着很大的距离,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导入大量生产,以降低其制造成本,而此一环节被称为“巨量转移”。
从区域来看,报告中将亚太、北美、欧洲、南美、中东和北非地区这几个主要市场。其中,北美市场细分为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地区,美国将细分为北美地区最大的太阳能电缆市场。欧洲被细分为英国、德国、法国和欧洲其他地区。亚太地区细分为中国、日本、印度和亚太其他地区。中国将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太阳能电缆应用市场。亚太地区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主导世界太阳能市场发展。
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北京、江苏、上海、和广东(含深圳、珠海特区)等经济发达省市已基本形成以上述省市为主体的华中、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大激光产业群,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已形成较完整的激光产业链。
近日,德州仪器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展示了用于高分辨率车前大灯系统的DLP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新型DLP芯片是市场上唯一一款同时集成可编程性和高分辨率特性的产品,可为每个车前大灯提供超过100万个可寻址像素点,分辨率是现有自适应远光技术的一万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