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涌现了很多令人兴奋的新技术,驱动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英特尔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各个层面提供了一套广泛全面的产品组合,其中包括即将推出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以及英特尔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还有即将推出的代号为Knights Mill的英特尔?至强融核?处理器,将深度学习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日前,外媒Computerworld报道称,英特尔已经开始出售硅光子组件,通过光和激光来提升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在英特尔看来,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内部以及计算机之间使用铜线缆进行数据传输的日子即将到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作为其背后的承载平台,数据中心行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已达372亿元,到2017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超过900亿,增速将接近40%,IDC的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王兴军是一位数据挖掘高级工程师,按照时下大众的说法,他是最受青睐的人工智能人才,是传说中的“人工智能小圈子”里的一分子。在关闭招聘网站自己简历的情况下,王兴军每个月仍会收到4到5个猎头的电话,游说他去其它公司,但都被他谢绝。
人工智能的风险讨论已经不再是新话题。在过去几年中,很多研究者提及了人工智能(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与风险。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公众话语空间中,所流行的关于智能技术伦理危害与风险的讨论,大多将“人类”整体视为潜在的被害对象,大量的叙事被构建为“机器VS人类”的形式。
苹果公司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贵州省建立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中心。此前苹果曾宣布在上海和苏州开设研发中心。
政绩不够,数字来凑”“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这一条条顺口溜都是对于统计数据“失真”的不满,作为反映国情国力的信息载体,一旦失了真,就难以实现其风向标的意义。
行政院10日起举行3天“智能科技智能系统与芯片产业发展策略(SRB)会议”,邀请宏碁、华硕、台达电、微软、Google等国内外厂商与专家,共同讨论台湾在智能科技产业布局方向;宏碁建议,政府应加速开放数据库,提供AI学习,并鼓励学校办更多AI实务课程,弭平产学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