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交通运输部为更好地推进无人机的应用和监管,展开了一些应用方案竞赛,最终选出了 10 个项目参与评估,苹果、AT&T、Intel、微软等公司的方案入选,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无人机商用方面反响最积极的 Amazon 和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 DJI 所提交的方案都没有入选。
近日,由中国官方准备的全球首届“2018人工智能应用博览会”即将来临,5月10日到12日,有来自10个国家150家企业和人工智能机构将带来1000多种可玩性极强的人工智能产品登台亮相,引领全球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热潮。
路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面包车,看似并无异样其实车内正在发送“黑广播”,附近住户和通讯设备饱受其扰;一架飞行的六旋翼无人机通过搜索后发现信号并快速定位,无人机很快就跟上车辆进行持续跟飞……记者23日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吴启晖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非法广播电台搜索定位系统”在刚刚落幕的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
该专利的申请时间是2016年7月,并于本周公开了出来。据该专利描述;“人类包裹接收者可以使用手势与无人机进行交流,以帮助无人机沿着路径达到送货点。”该专利中演示了此无人机的“驱赶”模式,当该无人机识别到“驱赶”手势时,即会不再靠近手势发出者,并调整其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而当它识别到“欢迎”的手势时,该无人机则认为应该给手势发出者送货。
近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上周更新的数字显示,预计到2022年美国国内的商用无人机数量将达到45万架左右,较今天的约11万架增加逾三倍。该机构还预计,2022年商用无人机飞行员的数量将突破30万,较目前的7万左右也增加逾三倍。
从今年1月初开始,位于贵州山区的贵阳市卫城镇居民便经常看见一架无人机在镇里穿梭。机腹下面,带着一个写着“中国邮政”的盒子,当地老百姓后来得知,这架无人机是镇里的邮政局用来给周边山区村子运送邮件的。北京青年报记者15日从当地邮政局了解到,这架无人机现在每周飞行2次,未来如果使用效果好将会推广。
这个专利发明人也许不像贝索斯那么有名,但他的身份同样值得注意。其中Gur Kimchi是亚马逊负责Prime Air无人机送货项目的副总裁,另一位是Avi Bar zeev,他曾参与了微软HoloLens、谷歌Earth等多个项目。他在2015年申请了这项专利,然后离开了亚马逊,现在为苹果工作。
除了带电作业,海口供电局还采取多项举措大幅下降停电时间,逐步提升客户对供电服务的好感度。利用无人机巡视设备就是其中重要手段之一。该局无人机巡检小组成员蒋卿告诉记者,通过无人机来巡线,过去10个人耗费4个小时的巡线任务现在只需要4个人耗时2小时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
我抵达深圳的次日,深圳发生了一件具有新时代意味的新闻: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运行。这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公交车,车上配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能设备,能辨识红黄绿信号灯,能感知周围情况,并对突发状况作出反应。虽然无人驾驶,但此车能够从容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点停靠等。总之,比有人驾驶车还规矩,可靠,安全。啧啧,无人驾驶胜过有人驾驶。
“锡比乌纳米”是近期亮相的一款水下无人机,它由西班牙的一家名为Nido的机器人公司设计,计划要求ROV可以完全组装,或作为买家自己组装的套件。在任何情况下,“纳米”的设计都很容易拆卸或是重新进行组装,并且允许用户升级或是添加附件。最值得关注的是,它的软件与硬件全部都是开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