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近几年来火爆的新兴产业。近日,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元,并认为2015年至2025年这十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时期,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将会非常“诱人”。
5月7日报道,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也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
这数字说明一个问题,首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几百亿甚至近千亿的行业,同时它的增速目前还是稳定成长的过程,说明什么?我们预测会在未来两三年当中整个消费服务类的机器人的拐点还不一定会到来,一旦这个发生,可能就不会是20亿的规模的体量,但这个拐点迟早会到来。
美国企业制造的“后空翻”机器人,日本企业制造的能跑步的机器人……这些代表着一个国家顶尖创新能力的产品,总是能在深圳市民的朋友圈“刷屏”。在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有一款类似的产品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它具备全方向自由行走、稳健爬坡以及平稳上下楼梯能力,还能和人一块踢足球、跳舞。
美国商务部的一纸禁售令将年销售额达千万亿的世界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推向了生死线,同时也让中国产业的无“芯”之痛再次成为了大众的热议话题。
首先,新材料将大量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传统的机器人以实现机械控制与自动化操纵为主,大量运用刚性金属材料,难以适应复杂环境与狭小空间内的运动与操作。未来,新材料将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本体与关键零部件制造,促进机器人轻量化并提高运动性能。
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印发, 正式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而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机器人产业以其自身的关键性、政策的导向和资本的涌入而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取得的成就也异常突出:201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仅为9000台,经过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到2016年已达7.24万台,增幅达七倍多。
据悉,该项目将以“机器人产业+互联网+资本”为核心路径整合产业资源,通过需求、供应方信息共享,舆情分析发布、技术咨询引导,实现采购方与源头供应方直接对接,平台提供供应链集采、供需交易撮合、机器人存货、租赁等一系列服务,提升机器人行业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日媒称,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可谓盛况空前。不仅是在面临着少子高龄化和人手短缺问题的日本,由于人工成本上涨,新兴经济体的自动化需求也持续增长。从大型机器人企业到零部件厂商都在竞相增产。随着与人类共同作业的“协作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进步,机器人产业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不断进化。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造产业技术创新方兴未艾,全世界有意发展此产业的国家和地区都站在了相距不远的起跑线上。2017年,AI、机器人的火热程度从高科会上可见一斑。我国正加速机器人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