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谋同样强调机器人行业的技术,体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智慧、胆量和谋略。勇艺达在研发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它曾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实验室;加入硬蛋科技与英特尔发起的机器人创新平台,开展供应链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内资源整合。
世界经济论坛(WEF)研究报告17日指出,到2025年底前,机器人将负担现有52%的工作任务,比例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尤其是会计、客户管理、邮政及秘书等,会快速被机器取代。从现在到2022年,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电子商务及社群媒体等需要“人力技能”的工作需求会有所增加。
9月19日至23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上海举行。在这一高度国际化的展会上,库卡、发那科等机器人老牌企业一如既往地高调活跃,一些新兴力量开始崭露头角,创新生力军加速崛起。
9月7日,世界首套高空线路机器人移动式自动上下线装置由湖南电力检修公司研制并实验成功,填补了电网线路机器人检修技术世界空白。
分析显示,在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这些对大选结果影响重大的“红色州”,机器人在工业中的普及率较高。较多的工业机器人提高了工厂自动化水平,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和就业方式,由此给产业工人造成的焦虑很容易反映在投票结果上。
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在美国提出,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了7个基本领域——机器定理证明、机器翻译、专家系统、博弈、模式识别、学习、机器人和智能控制。去年,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未来在7个基本领域以外可能发展的另外5个重要方向,即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
记者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发现,活跃在会场内外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正带领与会者领略人工智能的“魅力”。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活跃”会场
工业机器人在德国应用广泛,在工厂服役的机器人已接近20万台。伴随工业4.0概念的提出,传统工业机器人正面临新挑战,需要更好掌握感知力、学习力、决策力等许多新技能。
2013 年的时候,团队打造了首台全自动扑翼式 MAV —— DelFly Explorer 。但要操控它们,仍需借助一些更加传统的方法,比如增强表面和尾部的平面控制。
近年来,我国智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但在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研究、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系统工艺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要扩大国产机器人产量,提高国内机器人企业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