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斯坦德机器人位于宝安区上合股份工业园的总部,传统工业风的办公区与测试场地一分为二。半年前,斯坦德机器人CEO王永锟看中这片厂区宽阔的研发测试场地,研发人员可以随时在场地内实现迸发的灵感。研发场地占地数千平方米,几十台无轨小车穿梭其间,模拟着真实工业场景中的物料搬运与上下料工作,开放的测试场除了承担平日的研发功用,更是一座产品展览馆,向来访的客人描述一幅柔性智能工厂的工作图景。
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新一代服务机器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场景当中,同时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机遇。从医疗到家庭、教育、养老、商场服务等,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人类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创造了更先进的体验。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迅猛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可以预见,工业机器人或其他自动化设备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加。
“当前服务机器人市场处于形成期向活跃期转型的关键阶段,主导型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整体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同时我国市场比较大,智能化应用活跃,有望助推服务机器人在消费级市场的快速发展。”赵绘存建议,目前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还没有全球性的领军企业,行业集中度不高,我国企业需要找准特定应用场景,精准突破,从而占得发展先机。
8月23日,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史陶比尔集团于瑞士法菲孔宣布,已收购WFT公司 (WFT GmbH & Co. KG)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日前,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级研究人员共同编制《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正式公开发布,报告以研判2018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及特征趋势为目标,深度解析了我国各区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为方便亿欧读者阅读,本文将对报告中的要点内容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7.4亿美元,从2013年开始,5年来其平均增长率已达到29.7%。可以看出,我国的机器人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工业机器人:发展最为强劲,用户企业向上游延伸 分种类来看,
机器人行业发展最核心的关键点是人才。与其他传统行业不同,机器人是依靠研发积累和科技创新才能取胜的行业,所以人才是根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说:“这方面美国做的非常好,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已经出台了相关人才的政策。”
近年来,工业4.0概念越演越烈,而“智慧工厂”作为工业4.0的核心,正在贯穿产业升级全过程。在国内,2015年正式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政府引导工程,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落地应用对于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智慧工厂”的实施落地也是中国走向“智能制造”的关键性标志。
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连续十年的平均增速超过23%,接近世界平均增速12%的两倍,增长速度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去年的市场份额已占全球的1/3,预计未来会到达50%。虽然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服务机器人在单品领域中的世界占有率已接近世界第一。
近日,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德国总部研发负责人莱纳·比绍夫 (Rainer Bischoff)受邀发表了《欧洲机器人学的发展与未来创新》的主题演讲,向行业和用户分享了欧洲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