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加速了他们在汽车制造业以外的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在高科技制造业,那里需要轻型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精度、灵活性、机动性和协作能力。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供应商市场地位将很快被削弱。”
“我们在闯市场时,很多客户碰到这个问题。他的减速器买自国外,按照国外标准做的,我们要进去,标准不一样,就很困难。目前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配套的产品,各家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朱克明说,“我们呼吁行业统一标准,行业现在也已经开始制定标准,但是这还不够。我觉得应该是整个机器人行业,尤其是减速器都要有标准,只有如此才有轴承的标准。”
虽然名为“聊天机器人”,但是它的对话技巧一直以来其实都不高。在最近的报告中,Facebook的研究人员指出聊天机器人的一些关键能力都需要得到提升。聊天机器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工智能产品缺乏连贯的个性。在一段对话中,他们难以保持贯穿始终的性格,从而让用户在使用时感到并不自然。
尽管对AI的讨论无处不在,对其前景却并没有共识。有人说AI是未来,未来的人就算不变成机器人,也一定会跟着个机器人,如同星球大战里的R2D2和C3PO。然而,业界仍有相当部分的人相信AI只是个泡沫,不能成为像智能手机那样开创性的力量。
李刚发现,他经常听见有人说“怎么能让机器人抢了人的饭碗?”他说,机器人是用来造福人类,而不是替代人类的,人机合作共融是未来的方向。未来的机器人有眼睛、有手脚,是具有视觉和触觉的,说不定会进入千家万户。
通过使用带有激光雷达的机器人,Doxel可以每天扫描施工现场,监控施工进展情况的同时检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以确保施工团队能够按计划行事。你可能会认为每一个施工现场都会这样做,但结果证明真的没有。
上海银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身上集成了多自由度机械臂、OCR智能识别相机、高清夜视相机、红外成像、环境监测传感器、激光导航、超声波传感等多个智能单元模块,通过运用自主与规划导航相结合、多传感器融合、智能识别、智能监控等技术,机器人能够自动巡视、自主避障、自主充电、实时监控遥控,并提供实时移动巡检数据上传至智能运检平台,数据实时展示并可定制报表输出。
香港《南华早报》1月24日文章,原题:机器崛起:接管我们日常工作的12个中国机器人随着机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日益重要,从理工大学到精通科技的不法分子看来都想加入其中。中国生产的机器人正随着我们进入2018年而崛起。
2017年夏天,有一个名叫索菲亚的“网红”机器人火爆了网络。在一段视频里,主持人再三询问索菲亚会不会毁灭人类,索菲亚回答“好的,我会毁灭人类”。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因为机器人的语言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不过,这却让全球的网友见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栩栩如生的面容、流利的语言表达、细微的表情、甚至还会开玩笑,简直像活人一般……而她的开发者大卫·汉森,正是一位让机器人“活”起来的机器人设计师。
1月19日,由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AITC)主办的中德机器人技术专家高峰对话在京举行。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AITC)特别邀请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不来梅分所所长弗兰克·柯什纳教授(Prof. Dr. Frank Kirchner)来京,与中国的企业界、投资界、学术界深度交流,共话机器人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创新,并探讨与中国产业的结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