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数十年间,我们用自动化取代人力,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实现了大批量低成本制造。现在人工智能是从智力层面来代替人脑,通过语音识别、视觉识别以及机器学习算法,使得机器可以进行一些智力型的工作,例如客服、快递、前台接待、行政、销售、财务等工作岗位都将会被人工智能代替,AI接管人类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中国工业电器与新能源领军企业,近年来,正泰也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性提出“一云两网”战略布局,挖掘大数据价值,通过打造数字正泰1.0到数字正泰2.0,搭建“正泰云”平台。
当前,智能制造的趋势正冲击着全球制造业的面貌和走向,业内出现了很多谈论这一话题的声音。例如,未来工业的进化方向是什么?智能制造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什么很多企业开始争相发展工业物联网?
据日媒27日报道,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劳动生产效率是表示每位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达到多高的数值,2015年日本为9.5063万美元,比5年前减少10%。在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29个主要成员国中排名第十四位,与达到最低水平的2008年、2014年相当。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24日说,经初步统计,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对比,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左右。工信部将加大试点示范力度,推广经验模式,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锁定少量多样、自动化、交货快的未来智慧工厂趋势,明基智能今年于Computex 展示更完整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不但持续深化智慧搬运AGV、智能仓储WMS、智能制造MES,更横向整合推出智能联网设备监控 SCADA、智慧云端战情室 SCSR及智慧环安管理SESM,目前桃园佳世达工厂正导入运行,上线三个月已改善15%生产效率、节省30%人力及库房空间,预估全年可提升30%生产效率、仓储及搬运人力节省70%、设备妥善率至99%、节能10%,并达到零工伤、零火灾、零失窃目标。
在制造业艰难发展的这十几年里,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生产效率相继引进了国外的管理系统,常见的比如ERP、MES、APS…但是很多工厂在这些生产力助手的选择和使用上并不顺利。
近德国工业4.0战略于2011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中首次被提出,至2013年“工业4.0”报告发布,正式作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并启用。究其产生的大背景,主要是由于传统工业在当今市场环境下需要面临的四大挑战: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增加生产的灵活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其实工业4.0更多的是制造业对现有社会组成的影响。
针对最新工厂的自动化设备与物联网技术,富士重工专务董事兼航天公司总经理永野尚表示,生产效率提高30%不成问题,而他们的目标放得更高,希望能将生产效率提高50%。
走进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的五洋纺机有限公司,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工厂中,已经开工的零部件生产线上呈现一片繁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