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安徽电力双边直接交易实际成交电量达400亿千瓦时。其中,电力用户成交电量88亿千瓦时,售电公司成交电量312亿千瓦时;电力用户购电成本降低近29亿元。
公示河南省第一批售电公司名单、组建股份制电力交易中心、推动集聚区成立售电公司、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河南省电力体制改革“大招”频出。伴随着电改大刀阔斧的全面推进,传统电力市场在被颠覆的同时,售电端万亿元级别市场也被开启,企业与资本纷纷提前布局,争相分食“电改红利”。
第一是发电侧参与权微弱。目前各省成立的电力交易中心,大多由两大电网公司独资成立,以股份制成立的条款并未真正实现,而作为市场重要主体之一的发电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参与权微弱,不利于搭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3月8日呼吁,切实消除地方过度干预电力交易和市场不规范问题,防止地方以“低电价”变相吸引和鼓励高耗能产业,成为国家调结构促转型的“绊脚石”。
作为用电大省,河南在电力市场交易也做出了许多探索。去年,其全省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270亿千瓦时,接近广东省去年长协电量(280亿)。
实际上,作为组织和维护广东电力市场正常运行的非营利机构,交易中心早在2014年11月7日便开始执行其深化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规范电力市场交易管理的职能。
推进省间电力交易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搭建起了省间清洁能源“沟通交流”的桥梁,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省间消纳,让清洁电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从市场成员及其权责边界、交易品种和方式、价格机制、发用电计划及交易时序安排等角度给出制度框架,厘清了电改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