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松江区消息:随着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300毫米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日前在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松江区在积极构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360万片300毫米抛光硅片和外延片,以及12万片450毫米抛光硅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区内相关企业共生产集成电路产品64.5万片。
硅片是半导体产品最基础的原材料,由于不可替代性而紧扼全球晶圆厂的产能, 硅片在晶圆产品成本中的占比与晶圆厂设备折旧有关。根据SEMI的数据,2017年全球硅片市场规模约为75.8亿美元,占晶圆制造材料市场的29.8%。
时间来到7月,距离“531”新政发布已经发布一月有余。最初全产业的愤怒、失望以及哀怨已经趋于平静。各企业的反应也开始日见分晓,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接受现实,开始为未来的发展而战斗。近日,隆基、晶科相关负责人都针对新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其他企业也不甘寂寞,在此小编将近日光伏企业的动态进行简单汇总。
作为IC晶圆生产直接的原材料,全球硅片行业经历了从6寸向12寸的迭代,同时生产中心由美国转移到了日本。目前日本凭借半导体产业分工带来的机遇占据硅片行业50%以上份额,但尺寸迭代和产业转移仍在继续,中国企业能否成为下一个产业中心?从过去15年的硅片价格变化来看,价格曲线受供需影响出现过两次涨价周期,目前处于第三轮涨价周期的初期,这为中国企业产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友好供需环境。
考虑近期市场及供应链情况,以及单晶硅片大尺寸和薄片化在制造端和客户端取得的一定进展,按照既定策略,对7月单晶硅片价格进行调整。中环会持续推进单晶硅片大尺寸和薄片化工作。
芯片制造主要分为硅片制备、芯片制造、芯片测试与挑选、装配与封装、终测五大环节,硅片制备是第一个环节,硅片质量对于后续芯片制造至关重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尺寸硅片主要由美日德等原设备供应商供应,国内没有成熟的生产链。
我国硅片产业在上一轮去产能周期中已洗牌充分,目前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且集中度较高,在全球硅片产量前十的企业中,我国共占8家。其中,多晶硅片一线企业主要包括保利协鑫、赛维LDK、宇峻等;单晶硅片一线企业主要为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卡姆丹克、晶龙集团和阳光能源五家企业。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主要生产6英寸及以下的硅片,具备8英寸硅片生产实力只有两三家,而12英寸硅晶圆则一直依赖进口。大尺寸硅片规模量产难度大,主要技术障碍在于集成电路相关工艺对硅片中硅的纯度要求极高,以及硅片尺寸上升所带来的良品率问题。
于是,硅料涨价了!根据PVinfoLink的最新数据,硅料已经找到120元/kg往上,致密料直逼130元/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