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后的开局之年,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职能由发展改革委划至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的第一年。”庄国泰表示,要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和市场活跃度,同时防止过度投机和过度金融化,切实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充分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
“据估计,该平台将大大缩短碳资产开发周期,同时降低20%至30%的碳资产开发成本,使大量碳资产能够实现成本效益的发展。”中国能源区块链实验室首席战略官曹寅说,“这将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鼓励公司和大型企业减少碳足迹的方法。”
12月19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进行部署,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全国绿色金融成果巡展”27日在深圳市民中心B区东礼堂展厅举行了开展仪式,向深圳市民集中宣传绿色金融知识。据悉,深圳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已突破2000万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总成交量也突破1000万吨,在全国碳市场中排名居前。
7月1号,市场期待已久的绿色电力证书即将上线交易,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重大政策变化。另外,中国的碳市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在7个试点地区经过几年的运转之后
6月13日是我国第5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工业低碳发展”。当天,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主办,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承办、广东科学院中心协办的“低碳发展
2017年是我国碳市场的开局之年,然而国际国内碳市风起云涌,注定这个开局不会那么顺利,国际上欧盟经济衰退,以EU-ETS为主导的全球碳市场急速坍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国家发改委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初期,或许将不会纳入原定的8类行业,而是先纳入电力、水泥、电解铝等数据基础较好的行业,钢铁、化工等行业或暂不纳入。
2011年10月,国家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其中,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碳配额交易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成为我国第一个启动的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