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的性能被发现是在20世界70年代,被一群日本科学家发现。他们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既不导电、也不导热。
透明导电膜(TCF)是多种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如触摸屏、智能窗、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光伏电池等的重要组件。氧化铟锡(ITO)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透明导电材料,然而铟的有限储备和ITO的脆性阻碍了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分析师Michael Hartnack解释说,“公共事业领域将受益于碳纳米管的导电率和强度以及重量特性,因为它们可以集成到输配电网络中,以提高输电效率和可靠性。通过正确的策略,碳纳米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可能提高传输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莱斯大学的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之一Jacob Robinson在一篇新闻稿中表示,“电极就像是煮熟后的面条,你试图把它放到一碗果冻中去。它本身并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当你把面条放到水下,水就会把面条拉直。”即使微流体流动速度很快,导线也会缓慢移动。
研究员闵应骅在博客发表文章讲述英格兰达拉谟大学的一些工程师在解决经典问题时,采用纳米材料薄膜。譬如应用此材料结合遗传算法和电路板可实现在乳房X光照片上定位癌症。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华人科学家团队最近研制出了一种基于水基电解液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该电池不仅在电压上首次达到了笔记本电脑等家用电子产品所需要的标准,同时还能避免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碳纳米管器件和集成电路因速度、功耗等方面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现有硅基集成电路,延续摩尔定理的信息器件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