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晶澳太阳能发布投资建设义乌项目的最新进展公告,根据公告,晶澳太阳能在3月4日召开了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投资建设义乌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的议案》,晶澳太阳能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的项目相关投资协议正式生效。
仅仅8个月,从中环股份(002129.SZ)发布基于210mm尺寸的大硅片生产制造消息后,国内产业链上的各大企业皆已全速开动。
3月6日,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接连发布国际光伏组件订单,向哥伦比亚、墨西哥、西班牙三国光伏电站项目提供1GW的高效光伏组件。而3月5日,晶科能源刚宣布向匈牙利9座光伏电站提供13.6MW组件。
2019年,我国组件产量约为98.6GW,同比增长17%。龙头企业产能持续扩充,组件产量超过2GW的企业有13家,其中排名前五的企业产量约为42.2GW,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2.8%,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20年1月国内组件出口4.45GW,环比增加1%,同比下滑11.29%。光伏逆变器出口量达4.17GW,环比下降12.58%,同比增加34.52%。从数据上看,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整体出口形势向好。预计2、3月组件和逆变器出口量将受疫情影响,呈现下滑趋势,并拖累一季度整体出口量。
尚德电力在1月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19年,尚德交付组件超过4GW,目前扬州的5GW太阳能组件工厂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竣工,新工厂将生产半片、双面、多主栅、大尺寸电池系列。
1月16日,隆基股份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隆基的净利润为50.00亿元到 53.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4.42亿元到27.42亿元,同比增加95.47%到107.19%。
“降本增效”一直是光伏制造的最大的主题。作为光伏系统最核心也是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光伏组件,就成为了光伏制造的核心战场。
2020年,国内多晶硅行业将形成规模企业鼎立之势,在电价、管理和技术的竞争中,西北、西南区域的多晶硅企业将继续保有优势,而中东部地区或将面临更大挑战。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适者生存”都是不二法则。
在多晶电池片、硅片相继崩落后,多晶组件价格也呈现混乱局面。不少厂家常规多晶组件跌至每瓦1.4元人民币以下,个别项目也出现较激进的低价,预期降价对需求的刺激在短期内也无法体现,近期价格将持续混乱,继续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