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正处于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期。但由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受资源、技术、地域等条件影响,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性替代。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2017年全球能源架构绩效指数报告》称,中国正在大力推进高难度的能源结构转型,一方面加大对能源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注意平衡能源安全、经济、环保的关系,并在空气治理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能源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年。今年以来,电力、天然气、光伏等领域改革措施多点开花。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一系列改革使市场迎来重大机遇,也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从2016年开始,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应达到:2016年50%,2017年60%,2018年70%,2019—2020年80%。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公交车总量超过8000辆,占比超过50%,中心城区纯电动车比例超过60%。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行业持续滑坡,至今年初跌入谷底,5500大卡的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仅为371元/吨,严重成本倒挂,致使煤炭行业大面积亏损,拖欠工资、待岗分流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