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壮大,可再生能源规划和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7亿千瓦,在建在运核电项目有序推进,清洁能源消纳状况显著好转;重大攻坚战役实现良好开局,能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全面启动、势头良好,能源扶贫工作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国家电投获悉,8月15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一行到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开展新能源业务专题调研。
近年来山东各地风电和光伏发电均得到快速发展。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明辉介绍,至2017年底山东风电、光伏分别突破千万千瓦级大关,其中风电装机达到1061.14万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052.31万千瓦。全省新能源总装机达到2329.44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份额18.55%。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36.7%,比上年度提高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3.5%,比上一年度提高1.4个百分点。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智能的发展新阶段。
据路透社报道,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组织REN21在周二的一项研究中表示,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成本的下降使得它们与化石燃料的竞争更加激烈,去年全球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印发的《山西省“十三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800万千瓦,占到全省发电总装机的比重30%以上。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印发的《山西省“十三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800万千瓦,占到全省发电总装机的比重30%以上。
12月19日,天津发展改革委公布《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至此,北京、河北和天津都相继出台了本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并且均为当地能源规划体系中首个公布的子规划,可见三地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视。作为我国大气污染压力最重的地区,京津冀将如何布局“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