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在美国运行的公用事业规模光伏(PV)系统中,近40%或10.4吉瓦(GW)是固定倾斜光伏系统而非跟踪系统。以地平线为基准,76%的公用事业规模固定倾斜光伏系统的倾斜角度处于20度到30度之间。
根据IDC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增至2.13亿台,其市场规模预计将会达到3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5%。而随着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的迅速增加,相关设备供应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Si-Ware Systems近日宣布开始规模量产全球最小的高精度光谱传感器,可用于分析几乎所有材料的样品。NeoSpectra-Micro是一款计算机芯片大小的元件,可以设计集成到各种移动手持设备中。NeoSpectra-Micro已经在多款消费类和商业产品线得到应用。
随着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8月23日在重庆开幕,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焦点。《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智博会获悉,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但23.4%的投资是在商业及零售领域,18.3%在自动驾驶,而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投入不到1%。
山东超过江苏跃居首位,主要原因是山东国企占比大,经营更稳健,而民营企业这两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江浙民营企业占比较高,受到较大影响。浙江虽然规工企业数量不落下风,但企业收入却只有前三名的一半,可见企业规模较小。
国际数据公司(IDC)刚刚发布了对 5G 基础设施市场规模的预计,报告显示2022 年全球5G基础设施市场将达到 260 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之下,2018 年仅为 5.28 亿美元,四季度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则是 118% 。随着 5G 手机于 2019 年开始渗透市场,客户将体验到无处不在的更高网速和新功能。
三元正极材料的旺盛需求在企业的财报中有良好的体现。在此前不久,当升科技公布2018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78亿元,同比增长72.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33.45%。这主要是由于当升科技锂电正极材料销量增长较快,锂电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所致。
近期,MIT又玩出了新花样,在前几个月成功开发出细胞大小并且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储存数据并执行计算任务的微型机器人后,MIT又带来了新消息:他们为大规模生产不超过细胞大小的微型机器人带来了福音。
2018年10月25日,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获得发改委核准,投资额226亿元,成为9月7日国家能源局批复的14条线路中首条放行的输电工程。首条线路正式落地,核准节奏正式开启:此前市场普遍对14条线路的核准节奏有顾虑,此次核准给予市场一颗定心丸,我们预计3直6交项目将在18Q4陆续核准开工,其余4直1交将在19年核准开工。
同时,环境和社会管理框架研究列出了计划的细节内容并讨论了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风险,提出了建议并采取适当措施减轻这些风险。作为环境和社会管理框架研究的一部分,Eskom和南非环境部门将负责实施风险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