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1日《华尔街日报》刊发的署名文章中,马云以一名企业家的敏锐设问:“进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美国的巨大机会。恰恰在机遇到来之时,美国政府决定发起贸易战,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放弃这个巨大的机会吗?”
中美贸易摩擦进入关键一周。4月1日半夜,中国宣布对自美进口的128项产品加征15%或25%关税。这是针对美国此前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232”调查的正式回击。
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人们如今难免想起当年的日本,这个国家迎击美国贸易挑战的结局是经济停滞长达20年。而英国广播公司3月30日发表观点认为,中美间可能发生的“贸易战”会将中国推向当年日本遭遇的“失落的20年”。
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商务部23日随后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所谓的“301调查”结果为由对部分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此举在美国引发轩然大波。这一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调查和单边开启贸易战的做法,受到多数美国民众、媒体和经济学家的质疑。美国国内理性的声音认为,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实际上源自美国国内储蓄的严重短缺,仅靠贸易战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我们多次说过,中方不想打贸易战。同时,我们也多次表明过,如果被迫卷入贸易战,中方有底气、有信心维护好自身利益。我们希望美方决策者也认真聆听美国消费者和有关产业界的广泛呼声,仔细权衡单边主义举措对美方的利害得失,没必要非撞上南墙再回头。
面对持续紧张的中美贸易形势,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包括美国在内的企业苹果、 高通 、英特尔等也纷纷感受到了压力。在《华尔街日报》周日引述的一封联名信中, 谷歌 、苹果、 沃尔玛 等企业联合上书特朗普,称实施严厉的关税政策将引来报复,重创美国出口业,从而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贸易战的关键不是损失本身,而是承受损失的能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屠新泉说,中国有底气和能力去应对贸易战。希望美国能抛弃零和博弈思维,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美国也能对中国的投资和出口更加开放透明。
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举动从损人的目的出发,最终必将以害己的结果告终。无论是从中美经贸关系看,还是从全球经济大局看,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举动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不得人心的。从损人的目的出发,最终必将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目前,铀供应商正在援引特朗普政府用于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关税的贸易扩张法案中的同一部分。如果他们取得成功,美国的核能发电机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铀进口成本,而这些成本几乎占其总供应量的90%。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是美国最大的两个铀资源进口来源国,占其总需求的一半左右。此外,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也是主要进口来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