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鸿海市值累计下跌40%,自金融危机复苏后的五年时间内,这一波跌势也让鸿海首次跌破了万亿台币的关口。下跌之势如此迅猛,就连郭台铭也无法安然稳坐。消息刚出来不久,他就亲自站出来回应:“有传闻说,我们会裁掉大约10万个员工。实际上,我们并不会这样做。至少到明年1月前,我们的业务发展势头会一直保持很好的状态。”
2018年,鸿海集团在美国建厂,斥资100亿美元;入股北美电视品牌Vizio,怒砸7000万美元;收购东芝PC业务,破费4000万美元;近期,筹划在印度建厂,又投了50亿美元。算下来,这半年间,郭台铭已经身背将近1000亿人民币的“千钧重负”,他该如何扭转乾坤?
富士康曾经告知马哈拉托特拉邦,该公司工厂将建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务局的经济特区内,并且已经竞拍了当地45英亩的土地。富士康官员表示,他们还需要另外200英亩土地。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无疑是今年A股备受关注的公司之一,在6月8日于上交所主板上市后,工业富联市值一度接近4000亿元。对于剥离工业富联登陆A股,郭台铭曾解释过,此举系鸿海集团转型关键,也就是人工智能方向的布局。
6月8日上午消息,工业富联今日在上交所上市。开盘股价即达到19.83元,较发行价13.77元,上涨44.01%,市值达到3905.58亿元,超过海康威视,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
“30年来,富士康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成长为今天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科技制造服务商,30年后,富士康又躬逢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转折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富士康未来要做中国的Predix。”郭台铭在论坛上表示。
郭台铭称,富士康“肯定”会自主制造芯片。不久前,他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表示,富士康将开发自己的工业物联网网络,这需要富士康采购大量传感器和传统集成电路(IC)零部件,使得集团一年采购的半导体零部件金额超过4亿美元。
郭台铭一向将三星视为竞争对手,如今他在液晶面板和半导体产业链上再布下一子,预示着这家企业正学习三星持续扩张自己的产业链业务,试图获取更丰厚的利润。而在面板领域,苹果是三星的最大客户,此前苹果首次为iPhone引入OLED面板,由于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上所拥有的产能和技术优势成为苹果iPhone的惟一OLED面板供应商,苹果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采购OLED面板。
但两年后的今天,郭台铭显然镇定了许多。近日,鸿海在中国台湾举行的一场临时股东会上,他表示,鸿海不再是代工厂,已从硬件公司转型到平台公司。同时他对外宣布将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进行重大投资,未来5年内提供1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1.43亿元),从AI人才培育、IoT工业场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全力推动集团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
但两年后的今天,郭台铭显然镇定了许多。近日,鸿海在中国台湾举行的一场临时股东会上,他表示,鸿海不再是代工厂,已从硬件公司转型到平台公司。同时他对外宣布将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进行重大投资,未来5年内提供1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1.43亿元),从AI人才培育、IoT工业场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全力推动集团转型成为AI驱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