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中国芯”的长江存储再传好消息。8月7日,长江存储公开发布Xtacking技术。该技术将为三维闪存提供更高的读写性能和更高的存储密度,同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今年下半年,随着长江存储、福建晋华、合肥长鑫国内三大存储厂商相继进入试产阶段,中国存储产业将迎来发展的关键阶段。业界认为,国内存储产业发展初期虽难大举撼动全球版图,但或将对全球存储市场价格走势造成影响。
从莫大康的《存储器热要冷思考》一文了解到,存储器江湖的垄断格局早已成定局。从1999年开始,历经六次大的兼并与退出,厂家数量上己经越来越少,在DRAM块,剩下三家,包括三星,海力士及美光(它于2012年兼并日本的尔必达),以及在NAND块剩下四组,分别为三星,东芝/新帝,海力士以及美光/英特尔。尽管台湾地区尚有几家,但由于实力不济,纷纷依附于美光,或者转型代工。其中一个鲜明的事实是从未再有“新进者“呈现。
近期大陆紫光集团抛出旗下紫光国芯终止对长江存储的股权收购,成为两岸存储器产业震撼弹,紫光国芯原本要100%收购专职3D NAND业务的长江存储,但紫光内部评估长江存储未来要进入获利阶段,可能要等上5年,因此,紫光国芯暂停该收购案,但紫光仍强调长江存储需要的人民币386亿元(折合新台币逾1,700亿元)资金全数到位,建设时程一切按既定计划。
7月16日晚间,紫光国芯公告称终止对长江存储股权收购计划。这是紫光国芯继2015年800亿定增失利、收购台湾力成与南茂部分股权计划接连折戟后,首次转向内部整合后的又一次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