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突发新冠疫情和补贴关门2021年底并网节点的双重压力,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会否受到影响?4月8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风能产业”在线研讨会。远景能源作为中国海上风机的领军企业,海上产品线总经理谢德奎代表中国海上风电,做出了预测和展望。
挪威最大的独立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周三表示,由于冠状病毒的爆发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每天可能会下降多达490万桶(bpd),或约4.9%。
据外媒报道,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周二预测,2020年第二季度平均铜价为每吨5,420美元,二季度将成为2020年价格表现最疲软的一个季度。
从出口来看,去年531之后光伏产业链价格下滑40-50%,海外需求得到刺激,以组件为例,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光伏组件出口49.9GW,同增80%,显示海外需求旺盛。根据数据分析,荷兰是本季度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最大的海外市场;由于对中国组件的保障性关税按期下调和未来将要加征关税的不确定下,印度在本季度排名升至第二;日本和乌克兰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
全球风电(包括陆上、海上)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6%增至2030年的21%、2050年的35%;2050年陆上风电装机将达5044吉瓦、海上风电1000吉瓦;陆上风电投资成本将降至650-1000美元/千瓦、海上风电降至1400-2800美元/千瓦。
10月15日,昱辉阳光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其未经审计的三季度财务简报,根据其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初步业绩报告,昱辉阳光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在5500万美元至6000万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为3.9~4.2亿元),而之前的预期为15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营收增长的同时,其毛利率有所下降,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在15%~17%之间,而之前的指导是35%~40%。
这些公司中的81%,都已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的同比增长。其中,相比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最高的是东方日升;深圳能源、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帝尔激光、中来股份、迈为股份等也实现了净利提升。阳光电源、晶盛机电的净利也表现良好。
2019新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增长62%,全球发电量将翻一番,届时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的一半规模。
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因为在汽车工业、高端制造、互联网等众多领域的应用而广受社会关注。事实上,电力、煤炭、石油化工等看似距离人们遥远却又时刻影响人们生活的能源领域和产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样广泛,需求同样迫切。
2018年我国电力发展亮点纷呈:全社会用电量实现较快增长、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用电量增长较快,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领涨;电力生产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发电装机绿色转型持续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弃风、弃光问题继续得到改善;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出现错峰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