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产业2017年再创新高。据gongkong市场研究部统计,2017年中国地区多关节、SCARA和并联三种工业机器人本体销量近9万台(套),同比上涨超过40%;销售业绩近200亿元,同比上涨近30%。
近日,由特变电工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微电网控制系统”,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期三年的实质审查工作,顺利取得发明专利证书。这是特变电工在微电网领域首个发明专利,标志着特变电工在微电网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及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加速发展,不少细分领域都孕育着新机遇,工业机器人就是其中相对热门的一大领域。据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套,同比增长31%,远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从2011年到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了5倍多,从2013年以后,我国已连续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副会长李在镕回归经营阵线,召集半导体暨装置解决方案事业部(DS)干部会议,嘱咐必须保持与对手维持大幅度领先。这也是李在镕出狱后首次巡视工厂激励员工士气。
人工智能(AI)给现代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也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可以拯救生命的自动驾驶汽车,到发现癌症治疗方法的数据分析程序,再到专门为无法说话的人设计的发声机器等等,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创新之一。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消息,NASA已与6家美国公司签署协议,将合作开发10项“临界点”技术,这些技术有望让商业太空飞行和NASA未来的探测任务大大受益,包括月球着陆器和深空火箭发动机技术等。
近日,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宣布,成功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提供UPS电源、冷水机组,及中央空调等整体配套解决方案,以一体化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中国首台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众所周知,1960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买下美国机器人发明者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的专利,生产出了第一批工业用途的机器人,称为优尼曼特(Unimate);而后,“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一词更是由美国“金属市场报”于同一年命名提出
8月10号,瑞丰光电发布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18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36,854,258.6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595,955.6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46%。
成立于2015年的高视科技,在短短三年内,先后获得了两轮融资,并于2016年实现盈亏平衡。截至2017年11月,高视科技全年订单总量已超过一亿元。这家致力于将机器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的企业,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上周,亿欧走进了高视科技,与创始人姜涌探讨高视科技的主要业务及未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