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需求大增。钴是三元电池中的重要原材料,但其资源稀缺,2017年以来价格不断上行。在成本压力和补贴倒逼的背景下,高镍电池未来有望成为主流。今年以来,多家锂电厂商加大高镍电池产量。
据悉,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的实验大楼已于7月底建成,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大型原器件开始陆续“安装”,调试完成后,将建成10拍瓦超强超短激光和重频的1拍瓦级激光输出束线,以及3个用户实验终端。
据彭博消息,包括墨尔本的Lachlan Shaw在内的瑞士银行集团分析师在周一(6月18日)的会议结束后表示,电动汽车销售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预期,电池组尺寸增加,固定储能量大幅增长。
可充水系锌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如智能电网)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这得益于水系电解液具有高的安全性、良好的环境兼容性和优异的离子电导率;此外,锌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化学稳定性高,可直接用作负极材料。
虽然Li2O2化学的高能量密度对于电动汽车商业化应用是有希望的,但碳基阴极的不稳定性以及放电产物的绝缘性限制了它们的可再充电性和能量密度。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Marnix Wagemaker教授(通讯作者)提出了一种由α-Fe2O3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CNT)组成的阴极材料,其在高容量的深层充放电下实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能量密度,是当今新能源行业焦点。日本政府率先提出2020年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的目标;随后美国将2020年电芯能量密度目标由原来的220Wh/kg提高至350W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