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京东方A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驱动IC部分进口,部分国产。公司将会在国内具备供应的条件下,加大推进国产化材料导入。
从三星S8,到iPhoneX,再到华为、OPPO、vivo、金立等一众国产品牌的加入推动了全面屏的爆发,而夏普、360推出的千元全面屏手机更是加速了全面屏时代的到来。有业内人士称,2017年全面屏手机全面爆发,而2018年将全面开花,出货量和手机屏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韩国在当地时间 15 日下午 2 时 29 分(北京时间下午 1 点 29 分)于东部海岸发生芮氏规模 5.5 地震,震央位在庆尚北道浦项市北方约 9 公里处,深度约 9 公里。针对韩国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TrendForce光电研究(WitsView)分析对整体面板产业影响甚小。
据研调机构IHS发出的报告显示,随着苹果的加入,中小尺寸OLED屏幕的供应量正在加大,而随之而来的好消息就是,成本也在不断的降低,其整体正在接近液晶显示面板(LCD)。
研调机构 IHS 指出,手机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成本逐步降低,接近液晶显示面板(LCD),但电视用 OLED 面板成本下降,却仍难以贴近 LCD 电视面板。
尽管手机市场上不断有好消息释出:全面屏市场起来啦,面积增长下产能可以消化啦,尺寸变大a-Si的优势又回来啦,京东方把柔性OLED国产化啦,又有五家以上LCM模组厂要自己上6代OLED产线啦……然而,第三季度对于很多从事显示与触摸的企业来说,过得并不太好,订单下降,单价下降,毛利率下降……感觉好消息都是隔壁老王家的。
液晶电视已经过气了!OLED 电视都还没有上市,怎么又冒出了一个量子点电视了!到底什么是 OLED?什么又是量子点呢?
十多年来,LCD在电视和移动电子产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制造商们专注于不断降低LCD的制造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使得它们成为了随处可见的日用品。但是自1963年Martin Pope发布第一篇关于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的文章开始,OLED逐渐作为超薄,高色域的平板显示技术成为研究的热门。
近几十年来,美国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逐步兴起,若能争取到富士康在此建立首个LCD工厂,就可以多样化地再次生产通常在亚洲组装的高科技消费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