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方网
百方曝光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曹远征 : 中国经济将平稳实现动能转换 没有出现新周期

http://news.byf.com   2017-09-27  来源:百方网 
新闻纠错

●今年的中国经济,不仅触底而且筑底。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新周期,但是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微观经济基础得以夯实,企业开始全面盈利。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不会进一步下行,经济增长将稳定在 6.5% 以上。中国经济表现并没有意外之举,只是一种稳定的状态。

●今年的政策安排从过去的确保经济不继续下滑、稳步增长,转向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可以看到,十九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会加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实行终身问责,明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也会加速。

●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将处于新旧动能交替期。从宏观经济表现来看,中国经济表面依然平庸,不温不火,但是在平静的表面下,新旧动能的转换、结构的转换正汹涌蓬勃,新动能的成长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动能、新的希望。

著名经济学家、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近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 年中国经济不但已经触底,而且筑底。针对当前市场热议的 " 新周期论 " 和 " 悲观论 ",曹远征表示,中国经济既没有出现新周期,也不会进一步下行,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换正在加速,中国经济正以全新面貌迈向可持续增长的道路,预测 2017 年全年经济增长会在 6.7% 左右。

曹远征 : 中国经济将平稳实现动能转换 没有出现新周期

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新周期

曹远征说,去年我们曾预测,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今年的经济表现证实了我们的判断。中国经济不仅触底而且筑底。今年前 3 个季度中国经济分别增长 6.7%,再往前追溯,过去 8 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基本维持在 6.7% 至 6.9% 之间。经济触底,争论也随之而起。有人提出,中国经济触底后会不会出现新的反弹?会不会有新的上扬?会不会出现新周期?还有人相对比较悲观,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依然在寒冬中,春天远没有到来。于是,有必要就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中国经济真的出现新周期了吗?第二,如果没有出现新周期,它是什么样子?当前形势下宏观政策应该怎么安排?第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什么地方?

曹远征认为,周期是由需求变动引起的,在经济结构稳定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经济的波动,因此经济政策基本是总需求控制政策,通过控制总需求来引导政策。如果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周期也会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跟过去相比至少有四个因素发生了变化。

第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这意味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持续下降。部分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大幅提升,每年增长 10% 左右,而且西部地区工资增长水平远快于中东部地区。

第二,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中国人口是年轻化的,意味着新进入的劳动力不断增长,现在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味着不仅仅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在下降,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花钱的多了、吃饭的多了、干活的少了,储蓄率在下降。2010 年开始,中国居民储蓄就在下降。由于储蓄是投资的来源,如果储蓄率下降,投资的动能就会大大减弱,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就要发生转变。

第三,过去中国经济发展走的是资源耗费型、环境不友好型的道路,这种发展方式现在显然难以为继。现在资源约束、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中国开始了积极的环保和资源节约政策,也改变了过去的增长模式。

这些因素都是结构性变动的因素,它使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经济增长。

第四,今年需求方面唯一的变化表现在出口方面。2017 年中国出口告别了过去两年的持续负增长,上半年出现了正增长,增长速度达到 15%。但是,这个因素不大可能持续。全球经济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好转,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的出口主要针对欧美地区,这两个地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35%,但是,这两个地区复苏乏力,而且美国还启动了 "301 条款 " 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出口能否继续稳定增长还是未知数。实际上,今年 7 月、8 月,中国出口增速快速下降。

总之,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结构变化、趋势变化。过去经济学家在推断未来的时候,经常采取周期的分析方法,在假定经济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用过去的周期衡量未来。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新的趋势的时候,这个办法就不灵了。

曹远征表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筑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结果。以钢铁工业为例,2016 年,钢铁工业去产能 6500 万吨,今年继续去产能 5000 万吨,今年 6 月底要求全面停止生产 " 地条钢 ",剩余钢铁产能基本可以实现全部盈利。因此说,经济筑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不是靠需求拉动,而是来自减少产能。

因此,曹远征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新周期,但是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微观经济基础得以夯实,企业开始全面盈利。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不会进一步下行,经济增长将稳定在 6.5% 以上。他预计,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在 6.7% 左右,全年经济增长在 6.7% 左右,与去年相同。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经济表现并没有意外之举,只是一种稳定的状态。

政策安排转向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在当前的形势下,经济政策应怎样安排?曹远征说,去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曾面临政策焦虑。既要去产能,又要去杠杆,去产能意味着经济下行,去杠杆意味着风险暴露,中国的产能过剩部门主要是高杠杆部门,高杠杆跟过剩产能相互缠绕在一起,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安排十分困难。去年上半年,有建议认为应该扩大需求,呼吁政府采取刺激政策,还有意见认为应该进行改革,实行结构调整。最后,5 月 19 日的《人民日报》发表权威人士观点,说 " 不能大水漫灌 "。

今年,这些问题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中国经济宏观上已经趋于稳定,更重要的是微观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PPI 在经历了 54 个月连续负增长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负转正。这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在增加,企业现金流在好转。二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工业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利润都大幅上升,这意味着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在提高,杠杆率在下降,并且日趋稳健。反映在银行中间,银行业的坏账水平终于处于稳定状态,而且环比出现下降,杠杆开始稳定。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给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新的空间。如果说去年还在焦虑去产能与去杠杆的相互缠绕,今年无需再担心经济下行,除宏观经济政策转为中性外,政府开始了去杠杆的过程。今年初开始,金融监管逐步加强,以金融业去杠杆为代表的去杠杆过程加速。

今年的政策安排从过去的确保经济不继续下滑、稳步增长,转向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从经验来看,这个是可以做到的。以钢铁工业为例,中国钢铁工业 2015 年产能达到 11.3 亿吨,产量 8 亿吨,换言之,有将近 4 亿吨产能不再进入生产,2016 年数据更加稳定了,钢铁企业就开始盈利了。但是到了 2016 年下半年,由于钢铁企业盈利,钢材价格高起,大量产能又重新投入生产,钢铁企业盈利不及预期。这给政策制定者提了一个醒,2016 年钢铁企业效益好转是由去产能引起的,2016 年钢铁企业不及预期是去产能不彻底所致。通过去产能创造去杠杆的条件,就变成了政策安排的新思路,这个安排是通过去 " 僵尸 " 企业,真正的、实质性的去产能,从而为实际上去杠杆创造条件。这也是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传达的含义。金融工作会议有两句话非常重要," 去杠杆核心是国有企业去杠杆,最重要的是通过去‘僵尸’企业,通过去‘僵尸’来去杠杆。"

由此可以看到,十九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会加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实行终身问责,明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也因此会加速。曹远征认为,以十九大为契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创造了新机会。把降低国有企业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意味着国企改革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将会加速。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意味着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未来亟须重新厘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包括 PPP 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重组也将提速。

中国经济正迈向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未来,曹远征列举了四组数据指标:

第一组,中国居民收入。2009 年后,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转入正增长,而且增长速度持续高于 GDP 增速。十八大报告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尤其是中国农民收入在过去 7 年年均增速超过 10%,意味着 7 年间实现了翻番。于是就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很多产业产能过剩,但是,有些传统产业,比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却并没有过剩。这些家电被卖到哪里去了?基本上都被卖到农村去了。中国房地产正在去库存,但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家居行业。家居行业的增速达到 30% 以上。这些商品也被卖到农村去了。农民收入增加为中国创造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有 13 亿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 1/5,如果这 1/5 人口在十年内实现收入翻番,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希望,消费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二组," 十一五 " 期间有一项经济指标未能完成任务,即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按照规划,研发支出要占 GDP 的 2%。2012 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到 GDP 的 2%,从那以后,逐渐达到 2% 以上。在研发支出中,80% 来自企业。为什么企业会投入大量资金到研发当中?因为劳动力成本贵了,企业要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劳动。过去三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占全球销售额的 1/3,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速度增长 90%。很多传统制造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例如,海尔的洗衣机生产已实现智能制造,晚上生产不需要电灯。美的的所有产品都实现智能制造,而且美的今年收购了德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 Kuka 机器人公司,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正在加速中。技术进步不仅是卫星上天,蛟龙下海,更重要的是点点滴滴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中国正在呈现这样一种态势,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希望。

第三组," 十一五 " 期间还有一项指标没有完成计划,就是服务业增加值。2013 年服务业增加值高出第二产业 5.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目前服务业占 GDP 比重的 53%,我们预测,到 2020 年这个比例会轻松超过 55%,服务业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服务业的重要性还不在于它的体量有多大,而在于内容有了质的提升。现在的服务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是高端的服务业。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部门分别是:医疗、教育、旅游、互联网、金融、物流,基本上都是服务业,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希望、新热点。

第四组,以前中国经济增长中一直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往往落后于东部地区。而近几年,西部地区增长速度都是最快的。不仅增速快,而且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比如,成都已经变成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贵阳成为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中国最好的纺织技术在新疆。正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 " 才有了现实的经济基础,才能向西开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 " 一带一路 " 的国内段值得关注,西部地区正以新型增长极展现在人们面前。

总之,中国经济正在呈现一种过去不曾见过的全新面貌。尽管一些产业很古老,但是它们正在长出新的嫩芽。通信器材、家具和装潢材料等消费不断扩大,服务型消费,比如传统的金融、养老、旅游业正在改变地产业,与此同时中西部成为新的增长极。

" 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就是为这些嫩芽遮风避雨,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它们浇水施肥,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如果这些嫩芽长成参天大树,中国经济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 曹远征说。

曹远征预计,在未来三年,也就是在 " 十三五 " 期间,中国经济将处于新旧动能交替期,呈现焦灼状态,新动能的累计、新结构正在产生之中,但同时老结构、老动能依然顽强存在。从宏观经济表现来看,中国经济表面依然平庸,不温不火,不好不坏,但是在平静的表面下,这种新旧动能的转换、结构的转换正在汹涌蓬勃,这些新动能的成长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动能、新的希望。经过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会走向可持续的发展。

百方网微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40.5K电气行业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179005781 邮箱:zw@byf.com
行业热点
四大亮点抢先看!2024第十九届中国上海锂电及储能展,将于7月18日重磅开幕~

四大亮点抢先看!2024第十九届中国上海锂电及储能展,将于7月18日重磅开幕~

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到来,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详细]

2024无锡太湖国际智能泵阀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底盛大举行

2024无锡太湖国际智能泵阀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底盛大举行

以“‘泵’向新征程 ‘阀’现新动能 展出新作为...[详细]

威图闪耀2024CHINAPLAS国际橡塑展,数智赋能橡塑新未来

威图闪耀2024CHINAPLAS国际橡塑展,数智赋能橡塑新未来

橡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隐私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 管理制度 (c)2008-2021 BYF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