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良好预期下,动力电池领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数据统计,上半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项目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规模的扩张,同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介绍,“电池能量密度在近5年中几乎年均提升10%以上,现在很多龙头企业产业化规模生产的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在180Wh/kg、200Wh/kg甚至接近220Wh/kg。”
虽然动力电池成投资沃土,但在这轮资本热潮中还需保持冷静。“目前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火热,很多资金想进入,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背后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表示。
杨裕生直言,“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库存,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的产量累计达到了31.5Gwh,而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装机量仅为14.7Gwh左右。
“此外去年底动力电池规范中提高产能门槛,也促使大批动力电池企业扩张产能,预计今年底,动力电池整体产能有望达到228Gwh,比去年增长125%,将进一步造成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刘彦龙担忧道。
产能扩张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利润压缩。在买方市场下,行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不得不压价销售,这种资金压力超出了整个行业的承受水平,势必会引发严重后果。”刘彦龙进一步表示。此外,今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受两头挤压——一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整车厂最直接的降成本途径是降低动力电池的采购成本;一头是上游材料碳酸锂、钴原料价格持续看涨,利润空间正在一点点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