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受到热捧,相关产业获得利好,比如动力电池产业利润大幅增长。根据2016年企业年报显示,近八成动力电池企业实现了利润增长。其中,预告净利润最大增幅同比超过100%的企业达到48家,预告净利润上限超1亿元的企业高达68家。而产业龙头比亚迪预计2016年净利润更是高达52亿元。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高增长,使得动力电池供不应求,产能一直存在缺口,供应不足,甚至一度出现新能源整车企业销量由电池企业的产量决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投资量持续增长,产能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新增产能较同期增加42GWh(1GWh=100万千瓦时),总量几乎是2015年全年出货量的近3倍。
但与此同时,过快的发展,也使得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产能急剧扩张,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电池公告管理趋紧,企业应对不足;电池单体性能不差,但成组技术差距明显;技术路线存在争议,部分企业受挫;动力电池自动化装备水平低;安全事故频发,电池安全亟须重视;回收利用存在技术障碍,政策落实执行难度大等,极大制约着动力电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中两极分化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行业结构性风险上升。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15年出货量前1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75.3%,整体动力电池121家企业中,真正能进入整车供应体系的数量不超过20家。不少企业都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苗头,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而且,动力电池行业还存在“小而散”的问题,由于市场快速扩大且准入门槛低,大量研发技术水平不高的中小型企业开始进入动力电池行业,但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盈利能力上毫无优势。
虽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但这并不意味着与韩、日等顶尖企业没有差距,而且,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后将出现激烈的价格战,利润下滑等问题也将会持续困扰企业,阻碍企业发展。但相对的,高端产能会供不应求,那些具备产品技术优势、产能规模优势以及市场占有率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
在这一前提之下,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或将迎来一场大浪淘沙的筛选,一些产品质量差、安全系数低的电池生产企业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一些工艺落后、定位低端的企业也会被整合并购。因此,在未来,要想打造一个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不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下大功夫抓质量,踏踏实实地解决暴露出的问题,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基础工业的研究,从根本上缩短和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尤其是政府,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推动行业变革,淘汰低端产能,提高市场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