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电化学蓄电池单元
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中,可选的动力电池类型包括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锂电池。但是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低、铅金属污染环境、循环寿命短,使得铅酸电池不适合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而镍镉电池存在记忆效应(必须完全放电后再充满电,否则会导致容量减小,使用时间缩短)、镉金属污染环境,镍氢电池能量密度仍不足且产业发展成熟性能无提高空间。从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来看,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并且产业发展成熟后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锂电池被广泛应用,成为动力电池最重要的技术路线。
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对比
根据真锂研究数据,2018年1-8月,电动汽车市场实现锂电累计装机23.56 GWh,较2017年同期增长93.1%。从下图也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锂电池取得了迅速发展。
2017-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情况(GWh)
锂在所有金属中是最轻的,具有很高的热力学电压,由此导致非常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主要作用为通过电化学反应,形成定向电流,从而实现充电与放电过程。电解液的主要功能为提供离子传输的载体。隔膜的主要作用是让离子穿过并防止锂电池短路。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工艺难度较大,约占电池成本的55.2%。
目前锂电池性能也在快速提升。为满足电动汽车提高续航里程的要求,同时降低锂电池成本,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 2025》,其中对动力电池明确提出: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而锂电池提高能量密度的关键在于正极材料,目前锂电池正极材料正在往三元高镍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朝着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和较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目前隔膜主要朝着湿法涂瓷隔膜的方向发展。锂电池电解液的发展方向是耐高压,以及发展更稳定更阻燃的添加剂体系。
后续我们将继续学习锂电池的各个关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