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核能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始终坚持发展核能“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核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美媒称,联合国一个专家小组发现,能源部门的减排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实现电网平价,表明向低碳经济转型并非“白日梦”。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支持下,非政府组织“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 4月3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全球未来可再生能源报告: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大辩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以“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为主要特点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使中国付出了昂贵且惨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一个清洁的北京不仅是一个发电“无煤化”的北京,也是一个终端用能逐步“无煤化”的北京。“无煤化”背后,是各界为破解大城市病所做的多方面探索,究竟怎样的模式才能为大城市提供持续清洁的能源供给?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助理叶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火电既要“保供应”而且也要承担为新能源“让路”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曹耀峰28日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加快地热清洁供暖发展将有助于大气污染治理。
北京要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付出多少社会成本?这个问题让“变废为宝”的焚烧发电模式再次引发争议,而在资本市场倍受追捧的垃圾发电商业模式或许也将迎来变局。
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了电力专家陈宗法。在他看来,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部分地区力度很大,对电力企业深有触动,但也面临问题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