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充电桩企业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没有一家充电桩企业单纯依靠充电服务实现盈利,大都靠企业其他业务板块的盈利来支撑充电桩业务。充电桩企业普遍盈利难,充电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充电站中充电桩比较集中,容易进行统一管理,但正因如此,充电站需要付出额外的管理费用,且需要面临更高额的土地成本,或新建大量配电网设施,这些都是充电站难以盈利的症结所在。
从2014年开始,我国充电桩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政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一大批充电桩公司应运而生。然而,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清晰这“三座大山”阻挡了大部分企业前进的脚步。
由于近年来持续亏损,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容一电动)难以为继,2018年7月31日正式进入清算程序。而容一电动的困境并不是充电桩行业中的个案,前两年高歌猛进的充电桩行业开始进入行业洗牌期,已经出局或面临出局的充电桩企业不下10家。
上游的理性回归,正是下游充电设施运营制造商所期盼的。虽然新能源造车正在逐步告别玩儿命烧钱的模式,然而泡沫的消散仍需要时间。作为行业生态中的充电桩企业,究竟该如何熬过产业的躁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