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成本上涨,客户群萎缩,半导体制造商纷纷借助收购做大规模,从而为提高收入做贡献。另外,资金流动性也是推动半导体行业整合一股重要力量,在市场上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大量资金,大幅降低融资成本,几乎所有对盈利公司进行的收购都可以提升收购方的收益。因此,最近几年半导体行业巨头不断加快并购收购的整合频率,以增加彼此各自的壁垒和竞争力。
硅单晶圆片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芯片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制造一个芯片,需要先将普通的硅制造成硅单晶圆片,然后再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将硅单晶圆片制造成芯片,其中电子级多晶硅是最高纯度等级的多晶硅产品,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基础材料,由于提纯工艺复杂,导致进入壁垒高,行业的集中度比较高,企业垄断性利润空间大。
中国台湾网9月5日讯 据台湾《时报信息》报道,台积电(2330)创办人张忠谋今在国际半导体展(SEMICON TAIWAN)IC60大师论坛,以《半导体业的重要创新看半导体公司的盛衰》为题,指出晶圆代工业于1985年开始募资,得利者是台积电和Fabless无晶圆厂。
包括IC和半导体产业均已历经好一阵子景气正循环,进入2018年下半及2019年后恐将减速,甚至是遇上乱流。尽管2018年下半对于许多芯片的市场需求,依旧维持健全水准,但已有部分警讯浮现,首先是NAND Flash市场预期将从产能短缺,逐渐进入产能过剩的潜在期,时间点落在2018年下半或2019年,至于DRAM价格预期将会逐渐受到侵蚀。
2018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有望超5000亿美金,继续保持高增长。半导体巨头公司呈现极高成长性,反应出全球半导体超级景气周期持续。在持续成长的17家公司中,10家公司18H1同比增速超过50%、12家公司18Q2同比增速超过50%,12家公司18Q2增速好于Q1增速!
频繁的人才流动曾长期是硅谷半导体产业的传统。林建宏认为,这和美国半导体产业的长盛不衰之间很可能互为因果。人才的自由流动,代表背后整体产业的兴盛,也代表公司有足够资金挖角儿,或是整体环境鼓励投资与创业。
7月25日晚上11点59分,也就是北京时间7月26日中午11点59分,这是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最后期限。由于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并未审批通过,这场自2016年发起的半导体史上最大收购案就此落空,高通的新一代“芯片霸主”梦也就此破灭。
林建宏认为,目前全球半导体人才格局是一流研发在美、日、欧,一流工程在韩国和台湾地区。美、日、欧得益于产业较为多元,人才并非集中于半导体,有更广泛的基础科研,人才可通过跨领域的交流引领新技术导入;而台湾地区和韩国,虽在过去二三十年实现了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但产业较为集中也导致了一流人才集中于工程领域。
7月10日,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在年度SEMICON West展览会上发布年中预测,预测报告指出2018年半导体制造设备全球的销售额预计增加10.8%至627亿美元,超过去年创下的566亿美元的历史高位。预计设备市场2019年将会创下另一个纪录,预计增长7.7%至676亿美元。
作为IC晶圆生产直接的原材料,全球硅片行业经历了从6寸向12寸的迭代,同时生产中心由美国转移到了日本。目前日本凭借半导体产业分工带来的机遇占据硅片行业50%以上份额,但尺寸迭代和产业转移仍在继续,中国企业能否成为下一个产业中心?从过去15年的硅片价格变化来看,价格曲线受供需影响出现过两次涨价周期,目前处于第三轮涨价周期的初期,这为中国企业产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友好供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