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6年步入尾声,国内光伏行业在一丝凉意中企盼着来年的春意。回首2016年,光伏行业最受人关注的仍然是为新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提供较为成熟样板模式的光伏“领跑者”计划。随着第二批“领跑者”项目的实施推进,光伏“领跑者”计划也将从焦点和质疑中发展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为此,宋清辉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应积极研发更高效、更可靠以及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整个行业步入到良性发展轨道上去。同时,政府还应通过一些光伏扶贫项目,引导个别优质光伏企业继续或加大投资。他告诉记者,“光伏产业要想重塑未来,必须重塑从光伏生产到光伏发电消费的各个环节。不光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光伏企业本身做出巨大的努力,以此度过产能过剩的危机。”
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从2016年开始,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应达到:2016年50%,2017年60%,2018年70%,2019—2020年80%。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公交车总量超过8000辆,占比超过50%,中心城区纯电动车比例超过60%。
据报道,工信部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处罚,其中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业内人士将此视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出炉的前兆。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政策迟迟未见发布。21日国家工信部网站发文表示,针对一些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整财政补贴政策;提高技术门槛,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
除产能过剩之外,电力行业面临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电网垄断属性强、电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电价引导资源配置特性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均是电力行业面临的短板,既有电力产业链上的短板,也有市场制度的短板。
下半年,去产能进入全面执行阶段,煤炭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价也从最低谷开始反弹上演“煤超疯”。而煤价持续上涨的结果就是煤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从几乎全行业亏损到大部分煤企实现扭亏为盈。
12月19日获悉,以湖南大学滕召胜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湖南计量中心研制的台区现场电能计量诊断分析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领先水平,这是继“串户检查仪”后,该中心科研团队打造的又一计量诊断“神器”。
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2016年半导体业务整体还是未能回到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而同时,电子市场的需求性质以及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推动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变革,其中很有代表性的表现就包括半导体业内大大小小不断发生的并购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诸多IoT生态系统联盟和伙伴关系。
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