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辛国斌坦言。
自动播放轻音乐“唤醒”主人的智能音箱、能够单手做俯卧撑的手掌大的机器人、搭载着人工智能系统的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能“S”形弯折的柔性显示屏……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令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的与会人士惊叹不已。
7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中国希望通过普及电动汽车来获得更清洁的环境,但支付补贴对于实现目标来说是一种代价高昂的方式。据统计,2017年平均每辆电动汽车得到补贴10000美元,以此计算全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单单在电动汽车补贴上就花费了77亿美元。而随着补贴政策的调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将走向何方?
北京7月14日电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正处于生产方式大幅度变革的“前夜”。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期,全面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层出不穷。国家出台政策扶植,资本市场频繁“出手”,AI领域的创业环境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眼看着人工智能风口还将“愈吹愈勇“的同时,行业内出现了一批冷静的声音,有从业者认为,人工智能的泡沫马上就要破碎了。然而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为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有1.65亿,约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中国制造2025”需要更多本领高强的技术工人支撑,呼唤更多大国工匠。
6月底的夏日,燃不起通用电气(GE.NYSE)股票上升的动力,这个美国著名的老牌工业股在一年内下跌53%,今年年初至今下跌24%,最终在6月26日被移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的成份股。至此,道琼斯工业指数创始的12个股票全部被新一轮“血液”替换。
当前企业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物联网还是智能制造,这些话题都似热浪席卷了企业内部,促使企业去关注并投入精力研究,这说明了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迫切。如何将迫切之情化为发展动力?帆软电子电气行业总监任敏接受采访时表示,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数据、管理、使用”三道难关需要去攻克。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本行动计划。
当前,制造业处于变革的风头浪尖。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孕育,德国称之为“工业4.0”,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充分利用新技术可以提升自身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加速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