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则堪称为标志性的事件震惊动力电池行业,“四面来风”催生的生态圈风口正在形成,以建立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产业布局或就此拉开大幕,一场席卷动力电池行业的新模式正在诞生。
“三伏天”已至,但动力电池产业却经历着产业爆发之后的首轮“寒潮”。产能门槛的设置,让那些曾被财政补贴冲昏头脑的企业可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未来走向。
近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势猛如虎,而作为其核心的动力电池市场更是自然也是增长迅猛,三年便激增至三倍多。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爆发式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动力电池行业整体素质不强,甚至是骗补带来的阵痛。今年初,国家工信部部长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曾直言,虽然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当前,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LG化学、SK Innovation、三星SDI都积极在欧洲建立动力电池工厂。据悉,LG化学目前正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明年末完工。近日,SK Innovation宣布,公司计划在欧洲建立一家电池工厂,为其大客户戴姆勒供货。另外,三星SDI位于匈牙利格德的动力电池工厂已于5月底竣工,计划明年正式投产。
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动力电池产业却依然蓬勃向上,无论在工业生产,还是在资本市场,优质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然成为一颗亮眼的星星。2017年补贴的大幅退坡无疑给动力电池市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动力电池前期迅猛增长的市场效应也开始显现。而且不仅是产能过剩,甚至是优质产能也有可能出现过剩。
近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以下简称《拆解规范》)以及《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以下简称《余能检测》)国家标准宣贯会正式举行。随着宣贯会的推进,动力电池回收问题有望得到部分解决。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据统计2017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4.7万辆和13.6万辆,同比增长11.7%和7.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12.2万辆和11.1万辆,同比增长22.8%和20.7%,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下带动了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比克等企业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明显提升。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其中大部分使用锂电池进行储能。”6月21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在由工信部、科技部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青海锂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