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实业总经理孙鸿伟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引入“大基金”作为公司股东,可以利用“大基金”的资源优势,与上市公司形成协同,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高端芯片等半导体产业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但在很多领域国内企业正在实现赶超。投资半导体产业要有足够的耐心。经过长期积累,更多具备竞争力的中国半导体企业将涌现出来。
7月26日讯 今天下午,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济南签署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林建宏认为,目前全球半导体人才格局是一流研发在美、日、欧,一流工程在韩国和台湾地区。美、日、欧得益于产业较为多元,人才并非集中于半导体,有更广泛的基础科研,人才可通过跨领域的交流引领新技术导入;而台湾地区和韩国,虽在过去二三十年实现了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但产业较为集中也导致了一流人才集中于工程领域。
半导体产业是整个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领域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半导体器件需求量逐年扩大,半导体生产企业也在升级换代扩产。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叠加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因素,半导体设备企业也快速成长。
硅片是半导体产品最基础的原材料,由于不可替代性而紧扼全球晶圆厂的产能, 硅片在晶圆产品成本中的占比与晶圆厂设备折旧有关。根据SEMI的数据,2017年全球硅片市场规模约为75.8亿美元,占晶圆制造材料市场的29.8%。
2018年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年份,经济的转型、核心科技的推进,中国开始进入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推动力的新经济周期,中国也将由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切入科技红利的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周期。集成电路、实体第一,战略至高点,科技创新的基石,2017中国集成电路销售额5411亿元(CSIA),市场巨大。新时代起点,选择顺应技术发展潮流的优质赛道冠军,将具备长期大市值空间。
国际半导体产能正在逐渐向国内转移,受益于产业大趋势与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国产化替代趋势愈加明显。虽然进口替代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但在人才红利逐步释放、国家政策高度支持和资本投入的持续推动下,产业有望与资本形成正向反馈,迎来加速发展期。
随着Micro LED受业界关注程度增加,鸿海集团自2017年起积极布局,其中在Micro LED转移技术瓶颈上,鸿海旗下的Micro LED新创公司eLux先前就宣布在流体装配与定位技术取得专利,能达到最大装配速度,是Micro LED技术上一大突破。
摘要:接盘昔日亏损大户超日太阳后,协鑫集成(002506.SZ)经历了3年爬坡期,在历史遗留问题的阴霾逐渐消散后,寻找新的盈利机会。
功率半导体元件或简称功率元件,是电子装置的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主要用途包括变频、整流、变压、功率放大、功率控制等,并同时可具有节能的功效,因此功率元件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消费电子、新能源交通等眾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