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降到196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电力过剩情况不容忽视。2017年形势更为严峻:中电联预测今年用电量增速将只有3%,而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则预警“2017年电力企业就要全面亏损”。
2017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将在36.7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36.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700亿立方米,力争新开工水电、核电装机规模分别为2000万千瓦、1000万千瓦,新增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分别为2000万千瓦、1800万千瓦。这是12月27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017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获悉的信息。
下半年,去产能进入全面执行阶段,煤炭市场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价也从最低谷开始反弹上演“煤超疯”。而煤价持续上涨的结果就是煤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从几乎全行业亏损到大部分煤企实现扭亏为盈。
2017年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力度不会减弱。在18日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冯雨表示,“2017年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执行力度不会减弱,明年去产能的量仍有可能在1.5-2亿吨之间。”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煤炭市场中期报告2016》指出,过去十多年间,煤炭消费保持年均4%的高速增长。2014年煤炭需求增长转弱,而2015年则迎来了本世纪的首次下降,煤炭的最新消费趋势基本确立,预计今年煤炭需求将低于2013年的水平。
一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号令。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回顾这一年供给侧改革发现,20多份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细则文件密集出台,供给侧改革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
去产能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职能维度综合考虑。违规、落后、污染严重的小煤矿产能,需要政府力量来去产能,因为靠市场去不掉,但一些优质产能中的过剩,就需要交给市场,谁的成本低效率高、谁的竞争力强,谁保留。
与煤炭去产能一样,煤电产能过剩是今年能源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能源转型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对煤电产能进行调控。
12月5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为139.64点,环比下跌0.17%,这一指数在连续上涨20期后首次微弱下跌。分析认为,继港口动力煤市场下调后,产地价格下跌,标志煤价进入回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