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新兴技术与智能制造时,数字化无疑是一个避不开的关键词。那么,今天为什么会如此强调数字化呢?当下数字化技术发展如何?在进博会期间举行的2018智能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论坛上,ABB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顾纯元,解析了当下数字化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方面的应用状况与发展前景。
近几年,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全球银行系统,在支付领域被广泛使用。如印度的CICI银行、HDFC银行在不同的经营领域内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反洗钱、流动性和支付交易管理等。新加坡星展银行首创的纯数字银行Digi Bank,开创了生物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整合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支付银行革命。
继敦煌莫高窟刷脸进景区受到央视“点赞”后,在今年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脸识别技术又一次来到乌镇,并且刷脸认证设备再度升级,极大地提升了大会通行效率,受到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的高度评价。有记者称赞说,这就是无处不在、细致入微的互联网科技,AI应用已经逐步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
2018年11月12日,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将参展2018德国慕尼黑电子展(11月13日至16日,C3展厅101号展位),以“让工业和汽车应用更智能、更高效”为主题,展示世界一流的工业和汽车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刘昌仁在“首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国际论坛”上做了《自动驾驶测试技术与车路协同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测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并分享了重庆车检院在无人车检测上的应用实践。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寄云科技产品总监王伟应邀为峰会发表《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讲。演讲中,王伟指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应用把工业业务、控制系统等连接起来,过滤数据指标、构建分析模型、开发工业应用,最终为工业企业带来产能、效能的提升,以及成本、损耗的降低等看得见的价值。如果说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生态的“血液”,那么工业应用就是支撑起这个生态的“躯体”。
据外媒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Texas State and Duke Universities)的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出一款LED手镯(LED bracelet)及自动调暗型LCD墨镜,最为重要的是两款设备均内置了锂离子电池。
电源作为一种常见的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电源技术作为核心的技术,随着5G、无人驾驶、汽车、消费电子、智能制造等快速发展,电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想互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它为通讯、电子仪器、工业自动化、电力工程等领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的电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技术本身来看,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之一,训练一个神经网络,让它“学习”,就像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加强大脑中的这些联系一样。在计算上,该学习过程可以并行化,因此可以使用GPU硬件加速学习过程。这些神经网络为语音识别软件、语言翻译和语义搜索设施提供了动力,如今谷歌、Facebook和许多应用程序都在使用这些工具。
ULIS宣布推出一款面向智能互联建筑的热成像传感器系列产品——ThermEye Building,可服务于系统集成商实现人员存在检测和计数。ThermEye Building系列包括两种新产品:ThermEye-b90和ThermEye-b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