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创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后,工业机器人就显示出它极大的生命力,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不断加深,“机器换人”的趋势愈演愈烈,虽然国内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重工业的自动化改造进展顺利,但像食品、小家电、3C电子配件这类的轻型制造业,生产规模分散,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且存在大量的人工劳动。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内大量小规模的轻型制造业需要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我们已经听说过柔性电子“皮肤”可以让机器人或假肢具有类似人类的触觉。然而,现在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科学家们声称他们开发的“皮肤”比具有比人类更好的触觉敏感。
当然,还是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忧虑很大程度上在于混淆了智能与心智这两种现象。一般而言,心智是由三个功能相对独立但又全面整合的系统——情感系统(感受和动机)、意志系统(意志和行动)和智能系统(感知和思维)构成的。显然,智能只是心智的一个子系统。
7月30日,明星机器人创业公司——上海棠宝机器人有限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被迫倒闭,其创始人王明高出逃美国。王明高是第一批机器人企业的创业者。处于人工智能风口的棠宝机器人的倒闭,撕开了民营企业倒闭潮新的豁口。
德国工业4.0工厂长啥样,其智能制造到底强在哪里?近日,记者来到江津区珞璜工业园,走进德国德立菲最大海外工厂采访时发现,除了中间的半检环节和特地保留的传统工艺车间外,其余核心生产环节均由机器自主协作完成,基本实现了无人化操作。
机器人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小说里用Robot来命名人制的奴仆,表示人们制造的类人机器人。不过,说到机器人产业,近几年才真正开始盛行,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被应用到生产线上,把工人从恶劣的工作位解放出来,同时提升了工厂的效率。
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开始大量代替人力劳动,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模式的转变。随着市场、资本和政策的推动,机器人从工业到民用不断扩展,使得人们可以完成许多过去不能完成的任务,并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以及保障了人类的安全。
8月8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浙商》杂志共同举办了“人机融合启创未来——2018杭州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暨杭州(余杭)机器人产业园开园仪式”,并以“未来之智”为主题,展示了各种用途的机器人。
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16.710,0.37,2.26%)、传感器、智能设备进入到人类社会,人类很多道德伦理的判断,可能必须交给人工智能。但他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我们人类的终结,周涛称,任何一个物种都有起源,都有可能灭亡,人类也不例外,有可能死于一场战争,有可能死于自己制造出来的环境问题,有可能有一颗很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