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显示,项目一期将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销售和电堆总部基地建设,2019年投产。二期计划于2021年投产,二期建成后,项目整体6年内全面达产,达产后年生产纲领为年产氢燃料电池膜电极50万平方米、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氢能燃料电池电堆10万套,实现年产值(营业收入)143.3亿元,年上缴各项税收14.76亿元。
日前,《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启动编制,这是我国首次制订跨省跨区域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鉴于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意义非凡,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作为《规划》编制工作的幕后推动者,他就此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剖析。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上,日韩等国走在了前列,据公开信息显示,1992年丰田汽车就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2014年其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推出并在市场销售。本田汽车也推出了自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而韩国现代极力推崇氢燃料电池,前不久的北京车展上发布了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
在许多车企都致力于电动车领域之际,丰田可谓是另辟蹊径,因为他们很早就踏上了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之路,而且几年前便发布了氢燃料电池车型Mirai。他们看重的是这类车环保的排放,以及多样化的能源获取方式。
氢燃料电池产业投资密集的背后,是大批企业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但绝大部分都还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并没有产生实际收益,从而导致企业业绩受损。例如,国内老牌铅酸电池巨头雄韬股份2017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9.35万元,同比下降69.77%。
由电动汽车补贴退坡催生的另一个热点——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正在快速切入汽车业视野。这种曾被认为是属于下一个汽车时代的技术,如今被认为已经迎来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时间节点。
水的电解过程是用电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那么,反过来,氧气和氢气发生反应就有可能逆转电解过程而产生电,这便是关于氢燃料电池的最基本构想。1839年,欧洲科学家William R.Grove爵士将这一构想付诸实验,发明了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燃料电池。
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各大车企未来车型的规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不过由什么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称霸”未来世界,这还不太好说。现在发展势头比较猛的有氢燃料电池车型和纯电动车型两类。
即便氢燃料电池是高于锂电池一个层级的系统,但实事求是,锂离子电池当前的产业和技术成熟度远高于燃料电池。就氢燃料电池当前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展而言,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
引言:丰田10月将引进Mirai燃料电池车,试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上海车展风头正劲;在燃料电池车型开发领域,宝马也表现积极;雄韬电源是中国较早布局燃料电池领域的电池企业,也不断取得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