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动汽车补贴退坡催生的另一个热点——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正在快速切入汽车业视野。这种曾被认为是属于下一个汽车时代的技术,如今被认为已经迎来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时间节点。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我们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的可能性。正如早前所述,到今年底,我们的中国生产计划将更加清晰。”近来,面对媒体询问特斯拉是否将在中国独资建厂时,特斯拉的有关工作人员总是这样回复。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不论是亟待转型的传统车企,还是资本加持的行业新军,大家都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这个“风口”,寄望能够成为行业翘楚。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生产企业就超过50家。在企业之间激烈竞争的同时,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却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正在加紧推广电动汽车。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但对消费者来说,“充电难”始终是一道不容易迈过的槛。日前,浙江省绍兴市建成了一段世界上承重最大的太阳能试验道路。如果可以实现大面积推广,电动汽车就能摆脱充电桩的束缚,边行驶边充电。
据美国彭博社10月26日报道,全球锂矿资源市场竞争激烈,澳大利亚北部铁矿石富产地区——“归零地”(Ground zero)也正加紧开发具有全球最大矿产储量的新矿山,以满足大型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激增的需求,此举对该国矿产行业及世界锂矿产市场都产生深远影响。
在政策的助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快速发展,销量占到全球60%以上。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市场也是快速扩张,进而成长到千亿级别。如此巨大的市场,自然也成为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必争之地,甚至还吸引着不少资本跨界进入到该领域。一时间,大量资本蜂拥而入,在动力电池领域内掀起投资热潮。
高盛分析师预测,到2100年未来全球变暖形势有三种可能。电动汽车在这三种可能的情况下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6.6%、10%和15%。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到2020年将从220美元下降到165至110美元之间,而到2030年价格甚至跌到73美元。
近日,真空吸尘器的发明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宣布公司将在2020年推出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在400名工程师的参与下,戴森的汽车项目目前已经默默开发了至少两年半时间。
传统车企加大投入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使得新造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将不复存在。此外,新造车企业在财力、物力、技术实力等各方面较传统车企都有较大的差距,新造车企业将逐渐被边缘化,而政府一直期待的新造车企业发挥的“鲶鱼效应”也很难实现。